近日香港持續受到活躍西南季候風及高空擾動影響,天文台多次發出雷暴及暴雨警告,預料強陣風將繼續吹襲本港。面對這場罕見的極端天氣事件,市民需提高警覺,盡快前往安全地方避險,以保障生命財產安全。本文將從天文台最新預報、強陣風帶來的影響,以及應對措施三方面深入探討此次天氣狀況的重要性與應對策略。
近期香港連日來錄得極端降雨量,截至8月5日晚間10時,香港總部錄得358.8毫米雨量,不僅刷新了自1884年以來八月份單日最高降雨紀錄,更在全港多區出現超過300毫米的驟雨[2]。受此影響,天文台於8月3日下午10時31分首次發出雷暴警告,有效時間延長至今日下午1時[1][3]。期間,多個地區錄得每小時70至80公里以上的強陣風,其中長洲更於晚上23時25分測得約80公里每小時的狂風吹襲[2]。這些數據顯示,本次雷暴及強陣風事件不僅猛烈且持續時間較長,加劇了城市防災壓力。
造成此次極端天氣的是活躍西南季候風與高空擾動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狹長雨帶,在廣東沿岸徘徊並覆蓋香港地區[2][4]。根據天文台科學主任分析,一周前利用人工智能電腦模式已成功捕捉到該東西走向雨帶路徑,其日降水預測結果亦與實際情況高度吻合[2]。這種先進科技輔助下的準確預報,有助政府和市民提前做好防範準備。然而,由於連串黑色暴雨警告頻繁發布(短短八日內四度),顯示本港正面臨異常多變且嚴峻的大氣環境挑戰[4]。
面對如此嚴重且持續性的惡劣天氣條件,香港政府呼籲市民盡快尋找安全場所避難,以免遭受狂風吹襲或水浸危害[1][2]。尤其是居住在低窪地區或靠近山邊的人士,更應提高警覺並遵守官方指引。此外,各級學校、企業亦需密切關注最新氣象資訊和政府公告,以便適當調整工作和上課安排。在過去幾年因熱帶氣旋等自然災害經驗累積下,本港已建立完善跨部門協調機制,由政務司司長領導「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確保緊急情況下能迅速部署救援行動及資源調配[4]。
綜合以上觀察,此次由活躍季候風引發之強烈雷暴和大規模降水,不但刷新歷史紀錄,也凸顯全球暖化背景下極端氣象事件頻率增加之趨勢。在科技輔助精準預報基礎上,全社會必須加強防災意識與應變能力,包括完善基建排水系統、提升公眾教育以及推廣個人家庭緊急計劃。同時,也需要政策制定者針對未來可能更頻繁、更劇烈的自然災害制定全面策略,以減少損失並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未來隨著夏季進入尾聲,本港仍需密切留意相關大氣環境變化及官方發布的信息更新。在此提醒所有居民保持高度戒備心態,如遇突發惡劣天氣務必迅速轉移至安全地點,同時配合政府指示行事,共同渡過此次挑戰性的自然考驗。只有透過科學監測、有效溝通與全民合作,我們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災害衝擊,維護社會穩定與公共安全。
資料來源:
[1] www.info.gov.hk
[2] www.hk01.com
[3] www.info.gov.hk
[4] theinitium.com
[5] www.hk01.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