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期舉辦的足球盛事吸引了大量球迷和商機,但同時也成為冒牌貨販售的溫床。近日,香港海關在一項針對冒牌商品的行動中,拘捕了6名涉嫌售賣假冒球衣的小販,檢獲懷疑冒牌物品共1,200件,當中超過900件是懷疑假球衣,估計市值達21萬元港幣。此事件反映出大型體育活動期間市場監管的重要性,以及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必要性[1]。
隨著「香港足球盛會2025」於7月24日至31日舉行,包括英超勁旅利物浦、阿仙奴、熱刺及意甲豪門AC米蘭等多支國際知名球隊訪港比賽,不少本地及外地球迷湧入啟德體育園和香港大球場觀賽。這些高人氣活動不僅促進本地經濟發展,也帶動相關周邊產品銷售,如官方授權的隊服和紀念品。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此機會非法出售質量低劣且未經授權的仿製品,以牟取暴利[4][5]。
海關嚴厲打擊冒牌貨
此次海關行動重點鎖定在街頭小販攤位及人流密集區域,共查獲約1,200件懷疑假貨,其中包括900多件偽造足球隊伍球衣。被捕者年齡介乎30至53歲,包括一男五女,他們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即未經授權使用品牌標誌或標籤誤導消費者。這類違法行為不僅損害正規品牌商利益,更可能危害消費者權益,例如產品質量無保障甚至存在安全隱患[1]。
海關表示將持續加強巡查力度,在大型體育活動期間特別留意相關市場情況,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此外,有關部門亦呼籲市民提高警覺,不要購買來路不明或價格異常低廉的商品,以免成為侵權產品流通的一環。
足球盛事推動本地經濟與文化交流
「香港足球盛會2025」匯聚多支世界頂尖俱樂部,引起廣泛社會關注與支持。在啟德體育園舉辦的比賽吸引逾3萬觀眾入場觀看,多數穿著代表所支持隊伍顏色及款式的正品球衣。一些現場觀眾讚賞該場館設施先進,如可閉合天幕有效抵禦炎熱天氣,使觀賽環境更舒適。此外,此次盛事促進了旅遊、餐飲、零售等相關產業發展,有助提升城市國際形象與活力[4][5]。
然而,高人氣同時帶來挑戰,即如何確保市場秩序與合法交易環境。官方授權商品通常價格較高,但品質有保障;相對而言,仿製品雖便宜卻缺乏安全認證,也破壞公平競爭。因此,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成為維護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課題。
打擊侵權需全方位合作
面對層出不窮的假貨問題,不僅需要執法部門嚴格監管,更需品牌方、市民以及網絡平台共同參與防範。一方面,品牌企業應加強技術手段,如採用防偽標籤和追蹤系統,提高辨識真偽能力;另一方面,大眾應增強版權意識,自覺拒絕購買盜版或仿製商品。此外,在網絡銷售渠道上亦須加強審核機制,以阻斷非法交易鏈條[1]。
政府可考慮推出更多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對知識產權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完善法律制度,加重侵害版權罪責罰則,使違法成本大幅提高。只有形成社會各界合力打假的氛圍,才能有效遏制冒牌貨泛濫現象,保障消費者利益並維護市場健康發展。
總結而言,本次因應香港足球盛事而爆出的冒牌球衣案件,再次提醒我們大型公共活動背後潛藏的不法風險。同時也凸顯出政府執法部門積極作為的重要性,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守護正版文化資產、維持公平交易秩序之必要。在未來,相信透過科技輔助監控、市民自律以及法律完善,可以更有效遏止類似問題,使每一次精彩賽事都能在健康、公平、安全的大環境下順利舉行。
資料來源:
[1] www.wenweipo.com
[4] news.mingpao.com
[5] gbcode.rthk.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