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界:香港高質量發展的引擎與推手

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面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工商界肩負著推動香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命。特區政府於2025年7月發布的《香港營商環境報告:一國兩制 獨特優勢》明確指出,香港憑藉其獨特制度優勢和國際化平台地位,將在未來經濟多元化和升級轉型中迎來重大機遇[1]。本文將從制度創新與改革、數碼轉型與新興產業培育,以及積極參與區域發展三個方面探討工商界如何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力。

首先,制度創新與經濟改革是工商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石。隨著全球政治經濟環境的不斷變遷,傳統商業模式面臨挑戰,需要透過深化改革激活市場活力。蔡冠深會長強調,香港工商界應主動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改革促進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示新作為[1]。這包括完善營商環境,加強法治保障,提高透明度,以及引入更多市場競爭機制,使企業能夠在公平、公正的條件下競爭並創新。此外,《報告》也強調了“一國兩制”框架下的政策支持,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商貿中心的地位[1]。

其次,在數碼化轉型及培育新興產業方面,工商界需積極擁抱科技革新以提升競爭力。隨著數字時代來臨,中小企必須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改造傳統運營模式。例如貿易發展局已率先推出線上功能,把實體會議延伸至虛擬空間,同時通過精準配對技術促進買賣雙方交流,大幅提升效率和價值[4]。這不僅有助企業降低成本,也使得整個產業鏈更具韌性和靈活性。此外,新興產業如綠色科技、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等領域亦是未來重點培育方向,有利於打造多元且可持續的經濟結構。

第三點則是積極參與北部都會區(北都)建設及融入大灣區協同發展戰略。北都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城市群融合及資源共享的平台[1][5]。香港工商界應充分利用本身在專業服務、金融管理以及供應鏈優勢,加快智慧港口建設,引入自動化設備和資訊科技,提高物流效率並降低運營風險[5]。此外,更要深化跨境合作,共同開拓內地及海外市場,把握“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向通道角色,使香港成為連接中國內地與世界的重要樞紐。

總括而言,在中央政府明確支持“一國兩制”框架下深化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香港工商界必須抓住歷史機遇,以制度創新驅動經濟結構升級,以科技賦能企業轉型,以區域協同促進資源整合,共同推動城市邁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同時,也需保持“獅子山精神”,堅持務實奮鬥,不斷探索符合自身特色且具有前瞻性的創新路徑。在未來,高素質、多元化且富有韌性的工商體系將成為支撐香港再攀高峰的重要力量,也將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目標順利實現[1][4][5]。

如此一來,不僅能夠鞏固並提升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貿易樞紐以及文化交流平台的位置,更能夠讓這座城市在新的歷史征程中焕发出更加蓬勃而穩健的生命力,为全體市民帶來更豐盛、更具包容性的繁榮未來。

資料來源:

[1] bau.com.hk

[2] www.info.gov.hk

[3] epaper.singtaousa.com

[4] bau.com.hk

[5] zijing.com.cn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