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學縮班潮:學齡人口下降,新學年挑戰重重

香港小學新學年持續面臨縮班問題,主要原因是學齡人口持續下降,令多區小學一年級班數減少。根據最新《小學概覽2025》報告,2025/26學年全港有53間小學縮減小一班數,合計減少約55班,雖然較去年減少的班數有所緩和,但縮班趨勢依然明顯[1][2][4]。

隨著出生率持續下跌,香港適齡入學人口逐年減少,這成為教育界面對的長期挑戰。2025/26學年全港小一淨縮班數約為12班,較去年淨減25班有所改善,但仍反映出整體學生數量不足的現實[1][3]。其中,觀塘區成為縮班重災區,淨減少7班小一,離島區亦淨減5班,顯示部分地區的學齡人口流失更為嚴重[1][2]。不過,也有部分地區如西貢區因新落成過渡性房屋帶來的人口增長,出現淨增6班小一的逆勢擴班現象[4]。

縮班對學校運作和教育資源配置帶來多重影響。首先,縮班意味著學校的學生數量減少,可能導致學校資助減少,影響教學質素和師資穩定。其次,部分學校因生源不足,面臨合班或甚至停辦的風險,對學校社區和家長造成不安[2][4]。此外,縮班也反映出人口結構的變化,對未來教育政策制定提出挑戰。教育界人士指出,雖然內地插班生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學校的招生壓力,但整體出生率下降的趨勢短期內難以扭轉[2]。

面對縮班問題,教育界和政府需積極尋找應對策略。部分學校嘗試透過吸引跨境學生或調整招生策略來穩定生源[2]。同時,政府在規劃教育資源時,需考慮人口流動和區域發展差異,靈活調整學校班級數量和資源分配。此外,隨著人口老化和少子化趨勢加劇,教育政策或需更長遠地規劃,探索多元化教育模式和校舍用途,以應對未來可能的學校結構調整[4]。

總體而言,香港小學新學年縮班現象反映了學齡人口持續下降的社會結構變化,雖然部分地區因人口流入出現擴班,但整體趨勢仍是縮班。這對教育資源配置、學校運作及政策制定帶來挑戰。未來,政府和教育界需密切關注人口動態,積極調整教育策略,確保教育質素和學生權益不受影響,並為可能的結構性變化做好準備。

資料來源:

[1] www.wenweipo.com

[2] news.tvb.com

[3] life.mingpao.com

[4] www.hk01.com

[5] www.hk01.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