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律師會啟動「青Teen友法師友計劃2025」:與青年同行,齊聲拒絕毒品誘惑!

香港律師會於2025年啟動「青Teen友法師友計劃」,旨在與本港青少年同行,共同抵制毒品問題,特別是針對近年吸食依托咪酯等新興毒品的趨勢。此計劃不僅提供法律知識普及,更透過律師與學生的互動,加強青年對毒品危害及法律後果的認識,從而達到預防和教育的雙重目標。本文將從計劃背景、具體內容及社會意義三方面深入探討這項重要舉措。

隨著依托咪酯吸食人數急升,尤其是今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增加近三倍,香港社會面臨嚴峻的青少年毒品問題[1]。依托咪酯作為一種新型合成藥物,不僅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害,更引發多宗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律師會長湯文龍指出,毒品罪行可判處終身監禁,即使是未成年人亦不能免除法律責任,他以多宗判例警示學生切勿觸犯法律或涉足吸毒行為[1]。因此,「青Teen友法」計劃應運而生,希望透過專業律師與青年建立橋樑,提高他們對法律風險和生命價值的認知。

「青Teen友法」計劃自2009年起已累積逾470間學校、超過1.8萬名學生參與,其核心特色在於結合法律教育與道德思辨,引導青年從多角度分析社會議題,包括禁毒、防止犯罪等[1]。2025年的最新一屆活動中,有近120位中學及大專生配對約20位律師作為「友法師」,通過講座、互動討論和個案分享,使學生更貼近現實生活中的法律挑戰。此外,此計劃也強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為前線社工反映不少青少年因家庭缺乏溫暖、學業壓力大以及前途迷惘而誤入歧途,以致染上依托咪酯等藥物[2]。

除了提升法律意識外,「青Teen友法」亦呼籲全社會關注青年精神健康問題。在疫情後時代,不少學生面臨沉重課業負擔和情緒困擾,有教師指出教育界內部競爭激烈,加劇了壓力氛圍,使部分學生產生逃避現實甚至自殘傾向[2]。因此,要有效遏制濫用毒品現象,不僅要加強禁毒宣傳,也需政府、學校及家庭共同努力,在心理輔導和支持系統上下功夫。例如,「健康校園計劃」推行自願藥物檢測,就是配合教育系統打造無毒校園的重要措施之一,以預防勝於治療[3]。

綜觀整體,「青Teen友法師友計劃2025」不單是一個簡單的禁毒活動,而是一場結合法治教育、人文關懷與心理支援的大型綜合行動。它提醒我們:面對日益複雜且變化迅速的新興藥物威脅,只靠執法人員打擊遠遠不夠,更需要從根本培養年輕人的守法意識、自我保護能力以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同時,也凸顯出政府和社區必須同步加強精神健康服務,以減少因壓力或孤獨感引發的濫用問題。

展望未來,希望此類跨界合作模式能持續深化並擴展至更多學校及地區,使更多青年受惠;同時促使政策制定者更加重視整體環境建設,包括完善家庭支援網絡、優化教學環境,以及增設心理輔導資源,共同構築一個無懼誘惑、有愛有理性的成長空間。在這條路上,每一位成人都應成為守護者,用心陪伴下一代走出陰霾,迎向光明人生。

資料來源:

[1] www.singtao.ca

[2] www.stheadline.com

[3] n.kinliu.hk

[4] www.hkcss.org.hk

[5] www.hk01.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