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護署揭幕香港抗戰遺址紀念牌匾,緬懷歷史,弘揚愛國精神

1941年12月15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黃冠芳率領武工隊挺進西貢,選擇山寮村作為首個立足點。該村地理位置優越,有利於控制從西貢墟通往企嶺下的交通線,方便組織抗戰行動。山寮村內的王氏家祠曾是游擊隊員聚集和休息的重要場所,並且在與家祠相連的房屋中留宿過抗戰人員[5]。

近日,漁農自然護理署舉行了香港中共抗戰遺址紀念牌匾揭牌儀式,以表彰這段歷史及其在香港本地抗日鬥爭中的重要意義。此舉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當代市民尤其是年輕一代加深認識和理解那段艱苦歲月的一種教育方式[2][5]。

抗戰遺址的重要性與保育

香港作為二戰期間重要的戰略地點,其境內多處隱藏著豐富而珍貴的抗戰歷史遺跡。這些遺址不僅見證了中國人民抵禦外敵入侵、捍衛國土主權的不屈精神,也反映出當時社會各界,包括普通村民與游擊隊之間緊密合作,共同抵禦侵略者的重要事實。

漁護署此次揭牌儀式所標示的是一處具有代表性的中共抗戰遺址——位於西貢墟北邊山寮村的王氏家祠及周邊建築群。透過設置紀念牌匾,不但讓公眾能夠直觀感受到這段歷史,更促使相關部門加強對這些文化資產的保護工作,使其得以完整保存並傳承給後世[2][5]。

歷史人物與事件回顧

此次活動中特別提及了多位在香港有深厚淵源且對中國革命和外交事業有重大影響的人物,如廖承志、連貫、喬冠華等。他們曾於1942年初秘密訪問山寮村,由武工隊護送前往企嶺下,再乘船前往沙魚涌執行救援任務[5]。

其中廖承志及其子廖暉均曾任港澳辦主任,而喬冠華則長期服務於外交系統,是新華社香港分社前社長。他們在國際舞台上的表現尤為突出,例如喬冠華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在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席位時展現出的激動情緒成為經典畫面,象徵著中國民族尊嚴和主權獲得世界認可[5]。

局長楊何蓓茵亦藉此機會向參與揭牌儀式的年輕同事分享上述人物故事,加深他們對那段歷史背景以及英雄人物精神風範的理解,有助培養愛國情懷和責任感[5]。

紀念活動意義與未來展望

漁農自然護理署透過此次紀念牌匾揭幕,不僅彰顯政府部門積極推動文化保育工作的決心,也體現出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公共空間管理的新思路。在城市快速發展背景下,如何平衡土地利用與文物保護,是當今香港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而此類活動正好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示範案例[2][5]。

此外,此次活動也引起媒體如《紫荊雜誌》等關注報導,有助提升公眾尤其是青年一代對本土歷史價值認知,提高全民參與文化傳承工作的熱情。同時,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類似項目陸續推出,使更多被忽視或鮮為人知的重要歷史場景得到應有重視和保存[2][3][5]。

總結而言,此次由漁農自然護理署舉辦之「香港中共抗戰遺址紀念牌匾」揭幕儀式,不僅是一場簡單的標誌安放,更是一堂生動活潑且具啟發性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程。它提醒我們銘記先烈英勇奮鬥、不畏犧牲精神,同時呼籲全社會共同守護珍貴文化資產,以確保這份寶貴記憶永續流傳。[2][5]

資料來源:

[1] www.hkcd.com.hk

[2] zijing.com.cn

[3] bau.com.hk

[4] zh.wikipedia.org

[5] ugc.zijing.com.cn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