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年施政報告將重點聚焦於經濟復甦與樓市支持,政府計劃推出多項利好措施,助力新盤清倉及樓市回暖,並透過放寬政策吸引內地資金流入,為香港樓市注入新動力。
隨著全球經濟環境變化及本地市場需求波動,香港樓市面臨調整壓力。施政報告預計於9月17日公布,市場普遍關注政府如何透過政策扶持樓市,尤其是新盤銷售及印花稅調整等措施,來刺激市場活力。地產界及政黨均提出多項建議,期望政府能夠放寬限制,促進資金流動,紓緩負資產家庭壓力,並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這些都將成為樓市未來走勢的關鍵因素[1][3][4]。
施政報告中的樓市利好政策
首先,政府可能會調整住宅物業印花稅,特別是針對400萬至600萬元價值區間的住宅物業,減免印花稅的可能性較大。瑞銀分析指出,這一措施的稅收損失相對有限,預計不會對政府財政造成重大影響,卻能有效刺激中低價樓市需求,促進新盤銷售清倉[4]。此外,民建聯建議豁免首置者全數住宅印花稅,樓價上限設定在1000萬元,這將直接減輕首次置業者的負擔,提升購買意欲[1][3]。
其次,為吸引更多內地資金來港購樓,政府或將推動「購房資金通」計劃,參考港深互聯互通模式,建立系統閉環的資金管理機制,方便內地客戶調動資金購買香港物業。此舉有望打通資金流動瓶頸,提升跨境置業便利性,進一步激活市場活力[1][3]。
第三,政府亦考慮放寬商業用地轉為服務式公寓或酒店的申請,這不僅有助於優化土地用途,還能增加市場供應,滿足多元化居住及旅遊需求。對於負資產家庭,施政報告將研究延長還款期的方案,減輕供樓壓力,穩定家庭財務狀況[1][3]。
新盤清倉與市場活化的策略
在新盤方面,隨著政策鬆綁及印花稅減免,開發商將更積極推售餘貨,促進新盤清倉。這不僅有助於釋放市場供應壓力,也為買家提供更多入市機會。地產界普遍認為,若施政報告能夠推出實質利好措施,將有效提升市場信心,帶動成交量回升[1][2]。
同時,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亦是施政報告的重點之一。加快北部都會區建設,將帶動周邊樓市需求,並創造更多就業及商業機會,從而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這對樓市長遠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1][4]。
此外,政府對「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檢討,尤其是降低住宅物業投資門檻,將吸引更多高資產人士入市,提升高端物業市場活力。這些措施配合商廈轉型及基建擴張,將為香港樓市帶來全方位的支持[2][4]。
展望未來:政策助力經濟與樓市雙重復甦
綜合來看,2025年施政報告將以「拼經濟、謀發展、改善民生」為核心,通過多項樓市政策鬆綁及資金流動便利化措施,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新盤清倉大平賣的局面有望改善,樓市成交量及價格將逐步回穩,為置業者帶來更多機會。
未來,隨著北部都會區的推進及跨境資金通道的建立,香港樓市將迎來結構性轉變,市場供需更趨平衡,經濟與房地產市場的良性互動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商貿中心的地位。政府持續關注市場動態,靈活調整政策,將是維持樓市穩定與健康發展的關鍵[1][3][4]。
資料來源:
[1] www.finet.hk
[3] www.mitrade.com
[4] www.hk01.com
[5] www.hk01.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