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退大腸癌末期!60歲港男靠這食物,成功抗癌不復發

香港的大腸癌死亡率位居第二,成為本地男性健康的一大隱憂。根據2022年數據,香港每年約有2200人死於大腸癌,且男性患者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女性[3][4]。然而,有一位60歲男士通過飲食調整,尤其是依靠某種特定食物,成功控制了大腸癌第四期的擴散,且未再復發,這為大腸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本文將探討香港大腸癌的現狀、風險因素及預防方法,並介紹該患者的飲食經驗及其背後的科學依據。

大腸癌是香港男性第二常見的癌症,主要由結腸和直腸的瘜肉異變而成。瘜肉初期多為良性,但若不及時發現和切除,可能在十年以上逐漸演變成癌症,並擴散至其他器官[2]。年齡是重要風險因素,50歲以上人士患病機率顯著增加。此外,肥胖、缺乏運動、過量攝取紅肉和加工肉類、膳食纖維攝取不足、飲酒及吸煙均被證實與大腸癌風險上升有關[2][3][4]。因此,香港政府建議50至75歲人士定期接受大便隱血測試或結腸鏡檢查,以早期發現病變,降低死亡率[2]。

在預防和控制大腸癌方面,專家們通過投票選出11項最有效的護腸生活習慣,其中「飯後做某件事」被評為最重要的護腸行為[3]。此外,避免過量食用加工肉類和紅肉也被列為關鍵措施,因為這些食物含有致癌物質,會增加大腸癌風險[3]。相反,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如多吃水果和蔬菜,有助促進腸道健康,減少瘜肉形成的機會。飲酒則被證實與多種癌症高度相關,包括大腸癌,男性飲酒者的發病率尤其較高[4]。

關於那位60歲男士的案例,他在確診大腸癌第四期後,通過調整飲食,特別是依靠某種抗癌食物,成功阻止癌症復發。雖然具體食物未明確公開,但根據營養學研究,富含抗氧化物、膳食纖維和抗炎成分的食物,如綠葉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堅果及某些發酵食品,均有助於降低癌症風險並改善腸道環境[5]。這種飲食策略配合醫療治療,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存活率。

綜合以上,香港大腸癌的高死亡率提醒社會重視早期篩查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定期檢查能及早發現瘜肉或癌變,及時治療大幅降低死亡風險。飲食方面,減少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取,增加膳食纖維和抗癌食物的攝入,配合適量運動和戒煙限酒,是有效的預防策略。那位60歲男士的成功經驗亦證明,積極調整飲食習慣對抗癌症具有實際意義。未來,隨著醫療技術和營養研究的進步,期待更多患者能從中受益,提升整體癌症防治水平。

資料來源:

[1] eastweek.stheadline.com

[2] www.hk01.com

[3] www.stheadline.com

[4] hk.epochtimes.com

[5] ufood.com.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