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自資教育迎新機,留學香港品牌從小扎根。

香港特區政府於2025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將「留學香港」品牌由專上教育階段擴展至中小學教育,並透過自資入讀模式增加非本地生的招生名額,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的地位。此舉不僅回應了全球教育市場的競爭趨勢,也反映了香港在教育多元化及國際化方面的戰略部署。本文將從擴展「留學香港」品牌的背景、具體措施及其對香港教育發展的影響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首先,香港作為亞洲重要的國際金融和教育中心,一直致力於吸引海外學生來港深造。過去「留學香港」品牌主要集中於專上院校,這些院校已經為推廣香港的高等教育做出了大量努力,吸引了不少持學生簽證的非本地生。根據施政報告,目前在港就讀中小學的持學生簽證非本地生約有736人,年齡介乎5歲零8個月至17歲[1][2]。鑑於專上教育階段的成功經驗,政府決定將這一品牌推廣擴展至中小學階段,旨在從更早的教育階段吸引優質國際學生,培養他們對香港教育體系的認同感,從而提升香港整體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其次,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具體措施支持這一擴展計劃。教育局將以試點形式,允許超過70所直接資助學校(直資校)申請增加班級數目及每班學生人數,透過自資入讀模式錄取更多持學生簽證的非本地生[1][2]。此外,政府亦鼓勵國際學校提高收生名額及興建學生宿舍,為非本地學生提供更完善的學習和生活環境[2][3]。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提升學校的辦學規模和質量,也為非本地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促進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施政報告同時強調提升香港中學文憑試(DSE)的國際認受性,並加強監管,打擊違規辦學行為,保障香港教育的良好聲譽[1][2][3]。政府將成立「留學香港專班」,聯合教資會、人才辦、專上院校及海外經貿辦等部門,加強推廣香港高等教育及中小學教育[3][4]。此外,教育局已設立舉報機制,並計劃制定《私立學校實務守則》及設立「私校名冊」,以提升私立學校的辦學水平和透明度[3]。這些舉措有助於維護教育質量,增強國際社會對香港教育的信心,從而吸引更多優秀非本地生來港就讀。

綜合來看,香港政府將「留學香港」品牌擴展至中小學教育階段,是推動香港教育國際化的重要策略。透過增加自資非本地生的招生名額、支持國際學校發展及強化教育監管,香港不僅能夠提升教育市場的多元性和競爭力,還能夠鞏固其作為亞洲國際教育樞紐的地位。未來,隨著這些政策的逐步落實,預計香港將吸引更多來自全球的優質學生,促進教育文化交流,並為本地學生創造更具國際視野的學習環境。政府亦需持續監察政策效果,確保教育質量與國際認受性同步提升,為香港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資料來源:

[1] www.wenweipo.com

[2] www.tkww.hk

[3] news.rthk.hk

[4] www.threads.com

[5] www.news.gov.hk

[6] www.takungpao.com.hk

[7] www.info.gov.hk

[8] www.tkww.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