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五百人舞火龍:老中青三代傳承,學生參與點燃傳統文化新火!

今年中秋節,香港仔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火龍舞巡遊活動,吸引了約五百人參與,涵蓋「老、中、青」三代,特別邀請了南區多所學校的學生加入,旨在透過學生的參與,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這場由香港南區各界聯會主辦的「火龍飛舞迎中秋 萬眾歡騰賀國慶 香港仔中秋火龍盛會」不僅延續了火龍舞的傳統精髓,更展現了文化傳承的活力與多元融合[1][2][3]。

火龍舞作為香港傳統中秋節慶的重要文化活動,歷史悠久且深具象徵意義。此次活動匯聚了香港正毅龍獅體育會、徐逸昇龍獅會、黃卓源龍獅會及吳江南國術體育會四大龍獅體育會,並結合五所南區學校的學生,形成跨代共舞的盛況。這種「老中青」三代同堂的組合,不僅讓經驗豐富的長者得以傳授技藝,也讓年輕一代在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認同感[2][3]。

活動中,深圳「潮牌英歌隊」的跨城獻藝為火龍巡遊注入了新元素,其剛勁有力的舞步和節奏感,為整個慶典帶來了活力與現代感,吸引了大量市民圍觀,氣氛熱烈。市民普遍反映,這類結合傳統與創新的活動,對於香港社會凝聚力及文化自信的提升有積極作用,尤其在當前社會環境下,更顯得彌足珍貴[1]。

學生參與是此次活動的一大亮點。透過學校的參與,年輕人不僅學習到舞火龍的技巧,更在團隊合作、紀律培養及文化傳承方面獲得寶貴經驗。這種實踐式的文化教育,有助於激發青少年對本土傳統的興趣和責任感,避免文化斷層。類似的文化傳承模式在香港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亦有推廣,如大坑舞火龍青年團的成立,培養更多「龍的傳人」,並吸納非華裔青少年參與,促進文化多元融合[5]。

此外,火龍舞的傳承不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社區凝聚力的象徵。三代同堂的參與模式,讓家庭與社區成員在節慶中共同投入,增強了彼此的聯繫與認同感。這種跨代交流不僅保存了傳統文化,也促進了社會和諧與文化自覺,為香港多元文化社會注入正能量[2][3]。

總結來說,香港仔今年的中秋火龍舞活動不僅是一場視覺與文化的盛宴,更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融合的典範。透過五百人「老中青」三代同堂的參與,特別是學生的積極投入,火龍舞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活化與傳承。未來,持續推動此類跨代文化活動,結合創新元素與教育推廣,將有助於香港傳統文化的永續發展,並深化市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與自豪感。

資料來源:

[1] www.wenweipo.com

[2] www.tkww.hk

[3] www.dotdotnews.com

[4] hkcd.com

[5] news.dayoo.com

[6] www.chinanews.com.cn

[7] www.hk01.com

[8] www.hk01.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