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25年10月24日發表聲明,強烈譴責英國政府發表的所謂「香港半年報告:2025年1月至6月」,指該報告對香港特區各方面情況作出失實言論及污衊抹黑,並強調必須嚴厲直斥其非[1][2][3]。這一事件再次引發國際社會對香港法治、國家安全及外部勢力干預的關注。本文將圍繞港府的回應,分析英國報告的爭議點、港府捍衛法治與國家安全的立場,以及事件背後的國際法理與政治現實。
英國半年報告引發的爭議
英國政府定期發布關於香港的「半年報告」,名義上關注香港的人權、法治和自治狀況。然而,港府明確指出,最新一期報告充斥失實內容和污衊性言論,企圖以政治手段干預香港依法施政[1][2][3]。港府發言人強調,《中英聯合聲明》的核心是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並未賦予英國在回歸後繼續監督或干預香港事務的任何權利。換言之,自1997年主權移交以來,英國對香港既無主權、無治權、亦無監督權[2][4]。
這類外部勢力的所謂「關切」往往被視為干涉中國內政的行為。根據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一國內政不容他國干涉。港府因此敦促英國認清事實,「立即停止干涉純屬中國內政的香港事務」[2][4]。這種立場不僅是法律上的堅持,也是維護國家尊嚴與領土完整的必要之舉。
捍衛國家安全與法治
近年來,隨著《港區國安法》等法律的實施和完善選舉制度等措施出台,「愛國者治港」原則得到全面落實[5]。這些措施旨在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然而在西方部分媒體和政府的敘事中,「維護國家安全」常被曲解為「損害民主權利和自由」。對此特區政府反駁稱:「每個國家都會制定維護國家安全法律……(例如)英國最少有14部相關法律。」若以同樣標準審視自身卻批評他人,「顯示其一向霸凌的行徑」[1][5]。
事實上,《基本法》明確規定特區享有高度自治權;同時作為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區域,「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始終得到貫徹執行[2]。任何合資格人士只要符合愛國者的要求和具體標準均可依法參選或擔任公職——這正是完善選舉制度的初衷之一:確保管治者忠誠於祖國及特區整體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執法機關還是司法機構均嚴格按照本地法律履行職責;而針對危害公共秩序或挑戰中央管轄底線行為採取必要措施時也完全符合程序正義原則——但這些合法合理行動卻屢遭某些外媒甚至外國政府惡意解讀成打壓異見聲音或收窄自由空間。
國際輿論戰下的真相與話語權
當前全球地緣政治局勢複雜多變之際,“話語霸權”成為大國博弈重要工具之一。“雙重標準”、“選擇性報道”等現象屢見不鮮——某些西方勢力習慣性將自身價值觀強加於他者身上而不顧歷史文化差異及實際情況差異;更甚者會利用媒體平台散播片面資訊影響受眾判斷力從而達到某種政治目的。
從此次事件可見:當涉及敏感議題如“民主”、“自由”時更容易觸發意識形態交鋒;但若回歸到客觀事實層面則會發現很多指控缺乏足夠證據支持甚至存在明顯邏輯漏洞(例如忽略本土地方法律體系運作機制)。因此除了官方表態外還需加強民間交流合作讓更多真實聲音被聽見——畢竟只有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礎上才能促進真正理解而非誤解加深敵意循環。
—
綜上所述, 此次特區政府就英方“半年报告”作出強硬回應, 既是基於堅定維護主権完整与法治尊厳之需要, 也反映出当前国際輿論環境下話語権争奪日益激烈之現実. 《中英聯合声明》已清楚界定双方権利義務; 任何試図超越此框架干预香江事務之举均属徒労且違反国際準則.
展望未来, 香江社会需継続堅守“一国両制”初心, 在保障国安前提下推動経済民生発展;同時積極参与国際對話消除誤解増進互信.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実現長治久安与繁栄稳定—这不仅是700万市民共同願景更是歴史賦予我們这代人的責任与使命.
(全文完)
資料來源:
[1] www.hk01.com
[3] news.tvb.com
[4] www.info.gov.hk
[5] news.rthk.hk
[6] global.hk01.com
[8] www.hkong.hk
Powered By YOHO 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