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於2025年積極推動新型工業化,並發布了《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為本地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指引。隨著全球產業結構快速變化及數碼技術的廣泛應用,香港製造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本文將從生產力局推動新型工業化的背景、具體措施及其對香港製造業的影響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並展望未來發展方向。
隨著人工智能(AI)和智能製造技術的興起,香港政府將創新科技視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核心動力。生產力局於2025年發布的《2025年香港企業AI應用趨勢調查》顯示,AI技術在本地企業中的普及率接近九成,然而人才短缺依然是推動AI深度融合的最大挑戰[1]。為此,政府在最新施政報告中明確提出,將推動AI及智能製造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重點產業,並透過「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大力支持本地企業升級智能生產線,計劃在2027年前將智能生產線數量由約30條增至不少於130條,並創造超過1,000個技術職位[2]。這些措施不僅提升了製造業的自動化和數字化水平,也為香港製造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具體應用層面,生產力局積極搭建一站式資源對接平台,協助中小企業掌握數碼轉型和市場拓展的最新趨勢。2025年10月舉辦的「中小企資援組:政府資助與科技博覽」吸引超過6,000人次參與,反映業界對政府資助計劃及科技升級服務的強烈需求[3]。此外,生產力局還在創新園區擴大先進製造業的樓面面積,計劃由2022年的10萬平方米增至2027年的20萬平方米,為企業提供更完善的研發和生產環境[2]。這些舉措有效促進了製造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集聚,提升了香港在國際製造業鏈中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生產力局積極推動香港製造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工業博覽會,拓展海外市場。2025年,生產力局首次組團參加上海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攜同54家本地企業亮相,展示香港製造業的創新成果和技術實力,並促成多項國際合作機會[5]。這不僅提升了香港製造業的國際形象,也為企業帶來更多出口和投資機遇。與此同時,政府透過「新型工業加速計劃」計劃在未來5至8年吸引50至100家企業在港設立智能生產設施,預計帶來超過200億元的直接投資[2],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區域製造業樞紐的地位。
總結來看,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通過多項政策和資助計劃,積極推動新型工業化,促進製造業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並強化國際市場拓展能力。這不僅有助於提升本地製造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也為香港經濟注入新的增長動力。未來,隨著AI技術和智能製造的進一步普及,香港製造業有望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據更重要的位置,成為創新科技與工業融合的典範。持續的人才培育、技術創新及國際合作將是推動香港製造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資料來源:
[1] money.udn.com
[2] www.legco.gov.hk
[4] www.hkpc.org
[5] www.hkcd.com.hk
[6] www.hkpc.org
[7] www.iyiou.com
Powered By YOHO 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