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西邨重建曙光:最後拒遷戶回遷,分階段打造新家園!

大坑西邨作為香港歷史悠久的公共屋邨之一,承載著不少基層市民的居住記憶。隨著城市發展及房屋老化問題,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簡稱「平民屋宇」)於2014年提出重建大坑西邨的計劃,並於2021年與市建局合作推動該項目。重建計劃原定於2024年3月開始全面清拆,並於2029年完成,讓逾1700名居民回遷。然而,過程中因部分住戶拒絕遷出,導致工程推展受阻,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本文將從重建進展、拒遷戶的法律糾紛及最新回遷方案三方面,深入探討大坑西邨重建的現況與挑戰。

重建工程分階段展開,面對施工延誤挑戰

大坑西邨重建計劃自2014年提出後,經過多年的規劃與準備,於2021年正式與市建局合作展開。平民屋宇於2023年公布回遷計劃,逾1700名居民選擇回遷,原定2024年3月收回所有單位開始拆卸,並計劃於2029年完成重建。然而,工程推展並非一帆風順,因為仍有少數住戶拒絕遷出,令拆卸工作受阻,至今只拆除了民樂樓,其他樓宇如民安樓雖已搭棚準備清拆,但尚未全面展開[1][3]。

平民屋宇表示,重建工作正分階段進行,呼籲居民盡快交回單位,以免影響其他居民的回遷安排。市建局亦正研究加快建造工程的可能性,但完工日期仍需進一步評估[1]。居民對於重建進度及未來租金補貼等問題仍存疑慮,部分居民擔心若重建延誤,補償租金是否會持續,影響其居住安排[1]。

拒遷戶法律糾紛持續,司法覆核案及民事訴訟交織

大坑西邨重建過程中,拒遷戶的法律問題成為焦點。平民屋宇先後對多名拒遷居民提出民事訴訟,要求他們交還單位。2025年5月及8月,兩宗司法覆核案件相繼提出,居民質疑平民屋宇審查回遷資格不公,並指城規會在批准重建時未將妥善安置居民列為先決條件,要求法庭宣告所有居民可無條件回遷[2]。

此外,區域法院審理多宗拒遷戶案件,部分居民主張其上一代曾擁有房產權利,反對被視為租戶。法官陳錦泉裁定這些暫准佔用證已被撤銷,居民的產權主張不成立,判決拒遷戶敗訴,須交還單位[4]。這些判決為重建工程清拆提供法律支持,但仍有部分案件待審理,且部分居民持續提出上訴[2][4]。

兩名拒遷戶接受回遷方案,重建工作逐步推進

近期,平民屋宇在區域法院成功與兩名拒遷戶達成和解,兩人同意接受回遷方案,願意交還單位,為重建工程帶來正面進展[3][5]。這兩名居民原本違約佔用單位,經過訴訟程序後,選擇配合回遷,顯示部分拒遷戶願意在法律框架下尋求解決方案。

此外,另一名居民周德榮亦於2025年10月同意和解,平民屋宇將在其交還單位後終止訴訟,反映雙方在訴訟過程中達成務實共識[6][7]。平民屋宇強調,和解並非承認錯誤,而是希望以務實態度推動重建,減少爭議對工程的影響[7]。

重建工程正分階段展開,隨著部分拒遷戶接受回遷方案,施工有望加快。市建局亦正研究加快建造進度,期望如期於2029年完成重建,讓居民重返新邨[1][3]。

大坑西邨重建計劃不僅是改善基層住屋環境的重大工程,更涉及複雜的法律及社會問題。拒遷戶的法律糾紛反映出公共房屋重建中居民權益保障的挑戰,而分階段推進的重建工作則展現政府及相關機構在平衡發展與居民利益間的努力。隨著更多拒遷戶接受回遷方案,重建工程有望逐步推進,為石硤尾區帶來嶄新的居住環境。未來,如何在保障居民權益與推動城市更新之間取得平衡,仍是香港公共房屋政策的重要課題。

資料來源:

[1] news.now.com

[2] thewitnesshk.com

[3] ps.hket.com

[4] www.hk01.com

[5] www.hk01.com

[6] news.mingpao.com

[7] hkcourtnews.com

[8] news.mingpao.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