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近日在多個場合分享了借鑒內地城市發展經驗,推動香港北部都會區(簡稱北都)建設的三大亮點,為香港城市更新和未來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北都作為香港未來重點發展的新區,承載着推動產業升級、人才培育及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使命,甯漢豪強調必須以破格思維和創新措施,結合內地成功經驗,打造多元化、宜居宜業的現代化都會區。
首先,甯漢豪指出新思維是推動北都發展的首要條件。香港面臨樓宇老化嚴重的問題,傳統的重建模式多集中於市區核心,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借鑒內地城市如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的規劃經驗,北都發展不再局限於原區重建,而是利用新發展區的土地資源,推動老區更新與新區建設並行。這種打破傳統思維的做法,促使政府與市場更好地合作,通過土地整合和政策創新,激活老舊社區活力,並重塑市民熟悉的社區環境,提升生活質素[1][3]。
其次,甯漢豪強調高教院校和創新產業的引入是北都發展的核心引擎。她提到內地大學城的成功經驗,高教院校不僅培育人才,更成為創科產業的催化劑,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北都規劃中重點發展創新科技、教育及高增值產業,呼應國家「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戰略目標。這不僅有助於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也為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深度合作提供平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2][5]。
第三,甯漢豪特別提及環境保育與文化活化是北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她在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及雄安新區時,深刻感受到內地新區如何保留自然水系、活化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優質生態環境,吸引企業和居民入駐。香港北都在規劃中同樣注重綠化和生態保護,將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融入城市設計,提升區域吸引力和居民幸福感,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3]。
此外,甯漢豪還透露,北都發展已進入新階段,四個新發展區施工進展迅速,涉及近900公頃土地,未來土地和房屋供應將大幅增加。政府正優化招標政策,增加產業用地比例,並提供更靈活的建築規約和地價繳付安排,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建設,提升項目盈利能力和吸引力[2][4]。她亦提到北都將有專屬法例,與上海臨港等內地新區政策互相借鑒,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推動區域協同發展[2]。
總結來看,甯漢豪借鑒內地三大亮點——創新思維推動土地和社區更新、高教與創新產業引擎、以及生態文化保育,為香港北都建設提供了清晰的發展路徑。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解決香港城市老化和土地不足的問題,更將推動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內具有競爭力的創新科技和人才高地。未來,隨着北都規劃和工程的推進,香港有望打造一個多元繁榮、宜居宜業的現代化都會區,為香港社會持續發展和國家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資料來源:
[3] news.cnyes.com
[4] www.hk01.com
[5] www.wenweipo.com
[6] news.tvb.com
[7] www.info.gov.hk
[8] news.rthk.hk
Powered By YOHO 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