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關近日成功偵破一宗涉及網上店舖售賣懷疑冒牌波鞋及服飾的案件,檢獲約1100件懷疑冒牌物品,估計市值約200萬元,並拘捕兩名涉案兄妹,涉嫌透過網上銷售冒牌貨品累計獲取超過1300萬元的犯罪得益。此案件不僅反映出冒牌貨品在香港市場的嚴重性,也揭示了網絡平台成為冒牌商品流通的新渠道,對知識產權保護及市場秩序構成重大挑戰。
冒牌波鞋及服飾的問題一直困擾香港市場,這類商品不僅損害正品品牌商的利益,更可能因質量不合格而危害消費者安全。海關接獲市民舉報後,經過深入調查並獲得商標持有人的協助,於2025年10月10日在荃灣一工廈單位展開突擊搜查,成功查獲大量懷疑冒牌波鞋及服飾。行動中,海關電腦法證人員亦採集了大量數碼證據,為後續調查提供有力支持。兩名被捕人士分別為31歲及29歲的兄妹,疑為該網店負責人,目前已獲保釋候查[1][2]。
此案件揭示了冒牌貨品銷售的複雜性及其背後的龐大利益鏈。調查發現,涉案人士自2023年至今,透過公司及個人銀行帳戶處理約1300萬元懷疑犯罪得益,顯示冒牌商品的銷售規模龐大且持續時間長。這不僅涉及知識產權侵權問題,還牽涉洗黑錢等嚴重罪行,反映出犯罪集團利用網絡平台及金融系統進行非法活動的手法日益多樣化和隱蔽化[2]。
香港海關對打擊冒牌貨品的執法力度持續加強,並積極與商標持有人合作,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調查效率。此次行動中,海關不僅成功扣押大量冒牌波鞋及服飾,還採集了關鍵數碼證據,為後續法律程序奠定基礎。這種跨部門合作和科技應用,有助於提升打擊知識產權犯罪的能力,保障市場公平競爭,維護消費者權益。此外,海關亦呼籲市民提高警覺,避免購買來源不明的商品,並積極舉報可疑活動,共同維護香港的商業環境[1][2]。
冒牌波鞋案件的頻繁發生,反映出全球品牌在防偽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面臨的挑戰。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網絡成為冒牌貨品流通的重要渠道,監管機構需不斷更新執法策略,結合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對網絡平台的監控能力。同時,消費者教育亦不可忽視,提升公眾對冒牌貨品危害的認識,有助減少市場需求,從源頭遏制冒牌商品的流通。
總括而言,香港海關此次成功檢獲價值約200萬元的懷疑冒牌波鞋及服飾,並拘捕兩名涉案兄妹,彰顯了香港在打擊知識產權犯罪方面的決心與成效。面對網絡銷售平台帶來的新挑戰,執法部門需持續加強跨部門合作和科技應用,並結合社會力量共同防範冒牌貨品流入市場。未來,隨著科技進步和法律完善,香港有望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國際商貿樞紐的形象,保障消費者權益及市場秩序。
資料來源:
[2] t.me
[3] www.hkcd.com
Powered By YOHO 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