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建築工務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巨變,尤其是在使用材料方面。根據最近的消息,香港政府計劃將下年度的工務工程中,至少一半將轉向使用金屬棚,這一決定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不僅對現有的竹棚工人(即傳統竹工)生計造成直接影響,也對整個建築產業的發展方向提出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構建安全的新基準
金屬棚的引入,主要是基於提升工地安全和減少意外事故的考量。傳統的竹棚在某些情況下可能不夠堅固,不易於承載重物,尤其是在惡劣天氣條件下。而金屬棚的強度和穩定性使其成為更安全的選擇。因此,發展局明確要求新批出的公共建築工程至少一半必須使用金屬棚架,這一政策的推行將改變多年的行業慣例。
在這樣的背景下,業界專家認為,金屬棚的採用是順應行業安全規範的必要之舉,但有必要進行更多的研究和實證,以便證明金屬棚在實際施工中的基本優勢。
本地工人的生計危機
然而,這一政策也引發了做竹棚工作的工人們的擔憂。據報導,目前約有4000名竹棚工人在香港的工地上工作。如果金屬棚佔比持續上升,他們的工作機會勢必將受到影響。竹棚工人每天的工資相對較低,且他們多數是本地居民,轉換到金屬棚的過程中,如何保障他們的生計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許多工會和行業組織呼籲政府在推動新政策時,要充分顧及竹棚工人的就業機會。否則,這可能會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和群體的抵制。工人們希望政府能夠在政策推行的過程中,設立相應的保障措施,以救濟那些可能被迫離開工作崗位的人。
勞動市場的變遷
金屬棚的推廣無疑也引入了外勞的問題。現時只有那些專門訓練有素的金屬棚工人才能進入這個行業,這也意味著香港可能需要引進更多外勞,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這樣的改變,也可能加劇本地勞工的競爭壓力。
在考慮引進外勞的同時,政府和業界需要積極舉辦培訓計劃,提升本地工人的技能,以便他們能夠適應金屬棚的新工藝。這不僅有利於本地工人職業技能的提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外勞的依賴。
結論:面對機遇與挑戰
金屬棚作為一種新型的建築材料,其推廣必將提升香港公共建築工程的整體安全性。面對這樣的機遇,我們亦不能忽視傳統工人的生計問題。在改革的同時,平衡各方的利益,進一步加強行業規範和技術培訓,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政府需要採取一系列綜合措施,來確保竹棚工人和金屬棚工人之間的和諧共處。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建築行業的轉型升級,同時不損害本地工人的利益,維護社會穩定。
若要進一步了解相關新聞和分析,請參考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