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院推「自立支援」,議員體驗約束

引言

在香港,安老院舍的照顧模式正面臨一場革命。一項名為「自立支援」的計劃席捲了業界,這不僅是一種服務的轉變,更是一場關於尊嚴和自主的思考。近期,約300間院舍簽署了《減約束約章》,這不僅是為了減少對長者的約束,更是為了推動長者自理能力的提升,有助於他們在晚年獲得更高的生活質素。這一計劃不僅獲得了業界的認同,更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自立支援的背景

根據業界報導,近年香港的老齡化社會問題日益突出,長者的照顧需求逐漸增加。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長者照顧的期望不再局限於基本的生理需求——他們希望能夠在尊嚴中生活,享有自主權。此時,「自立支援」的概念應運而生。這一理念旨在提升長者的自理能力,並鼓勵院舍減少不必要的約束措施,如用束帶限制其行動。

減約束的可行性

在張貼於多個媒體的報導中,業界代表指出,該計劃的核心在於與長者及其家屬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期望,從而制定合適的照顧計劃。例如,院舍在日常照顧中可以安排「一對一」的私家看護,讓長者在不受約束的情況下生活,這樣既保障了他們的安全,也提高了生活質素。此外,透過物理治療及日常活動的設計,長者能逐步回復自理能力,最終達成減少實體約束的目標。

社會和政治反響

這一改革措施引起了社會和立法會議員的廣泛關注。在近期的活動中,多位議員親身參加了「約束體驗」,他們被迫在某些情境下經歷被約束的感受,這令不少人意識到長者所面對的困境,進而推動政策改革的必要性。這種體驗不僅是一種感官上的震撼,更是讓參與者深切理解到尊嚴與自主權的重要性。

減約束的好處

根據相關的研究,長者在缺乏約束的情況下,能夠更自由地參與社交活動,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有著顯著的正面影響。長者的自我實現感和生活質量都隨之提升。這不僅能減少院舍的管理壓力,也可降低照顧成本。讓長者有機會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選擇權,無疑會使他們的晚年生活更有意義。

結尾

在探索自立支援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 對安老院舍固有觀念的再思考。透過減約束的措施,長者的尊嚴得以被重新強調,這不僅是一種照顧模式的轉變,更是社會對長者基本人權的尊重與重視。未來,隨著更多院舍的加入和社會大眾理解的深入,這股自立支援的風潮將成為香港安老服務業不可逆轉的方向。

在這條推動尊嚴與自主的道路上,所有社會成員都有責任協助推動,確保長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僅是生存,更是活出精彩與意義。希望未來透過這樣的改革,能夠讓每一位長者都能夠以最自信的姿態,迎接他們的晚年生活。

參考資料來源

300安老院舍簽「減約束」推自立支援照顧議員綁雙手體驗受約束
被綁感不適失尊嚴安老院推「自立支援」 減約束自理力重喚
業界《減約束約章》 近百院舍承諾參與- 20250317 –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