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地震引發曼谷塌樓?港天文台:曼谷地質或加重搖晃

緬甸強震波及曼谷:地質、建築與共振的多重影響

2025年3月28日,緬甸發生強烈地震,不僅對緬甸造成嚴重傷亡,鄰近的泰國也感受到強烈震感。其中,泰國首都曼谷更出現建築物倒塌的事件,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此次事件不僅突顯了地震的破壞力,更揭示了曼谷特殊地質結構、高樓密集以及可能產生的共振效應,對地震災害的潛在放大作用。

曼谷地質的潛在放大效應

香港天文台引用的文獻指出,曼谷的特殊地質結構可能放大地震的搖晃程度。由於曼谷位於沖積平原上,地質鬆軟,這使得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更容易被放大。這種地質特性,如同一個天然的擴音器,將地震的能量放大,導致地面震動更加劇烈,從而增加了建築物遭受破壞的風險。此外,盆地地形也容易使地震波產生反射和疊加,形成共振效應,進一步加劇地面的搖晃程度。

高樓密集與盆地共振的風險

除了地質因素外,曼谷高樓林立的城市景觀也增加了地震災害的風險。新加坡專家指出,泰國城市高樓密集,地震波容易與盆地裡的高樓產生共振,導致建築物搖晃幅度加大,結構受損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這種共振效應如同多個音叉同時震動,能量相互疊加,最終可能導致建築物的倒塌。此外,高樓的密集排列也使得地震發生時,更容易產生「鄰避效應」,即一棟建築物的倒塌可能波及周圍的建築物,造成連鎖反應,擴大災害範圍。

緊急應對與國際救援

在這次地震中,曼谷一棟興建中的33層高大樓倒塌,造成至少10人死亡,上百人失蹤,突顯了建築物抗震能力的重要性。事發後,泰國政府迅速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展開救援行動。與此同時,緬甸軍政府也罕見地向國際社會發出求援,顯示了這次地震的嚴重性和救援的緊迫性。中國地震台網測得此次地震震級為7.9級,震源深度30公里,更增加了救援的難度。從網絡上流傳的CCTV影片可見,地震發生時,曼谷一些酒店天際泳池的池水從高處傾瀉而下,泳池遊客慌忙逃生,清潔工更是險象環生,可見地震發生時的驚險情況。

總體而言,此次緬甸地震對曼谷造成的影響,是地質、建築與共振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曼谷鬆軟的地質基礎放大了地震的搖晃程度,高樓密集的城市景觀又容易產生共振效應,加上部分建築物可能缺乏足夠的抗震能力,最終導致了建築物倒塌的悲劇。這次事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在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中,必須充分考慮地震風險,加強建築物的抗震能力,提高公眾的防災意識,才能有效地減少地震災害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