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東江水60年:沿岸遷村村民的自豪與感動」
東江水供港60周年:守護生命之源,延續深厚情誼
今年是東江水供港60周年,這不僅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更象徵著香港與內地之間深厚的情誼和緊密的聯繫。六十年來,東江水如同一條生命線,源源不絕地滋養著香港,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和市民生活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本文將深入探討東江水供港60周年的重要意義,並從水源保護、遷村保障以及水價等不同角度,展現這一重大工程背後的故事和影響。
水源保護:不忘初心,堅守生態底線
東江水供港工程的成功,離不開對水源地的嚴格保護。為了確保香港市民能夠喝上乾淨、安全的飲用水,廣東省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作為香港及東江下游居民的重要水源地,萬綠湖始終保持著國家地表水一類標準,每年向東江輸送60億立方米的淨水。這種對生態環境的堅守,體現了對香港市民健康的高度負責。
為了保護東江源頭的水質,相關部門採取了多項措施,包括嚴格控制工業污染、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以及實施生態修復工程等。同時,還建立了完善的水質監測體系,定期對水質進行檢測和評估,確保水質始終符合國家標準。這些舉措不僅保護了東江的水資源,也為其他地區的水源保護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遷村保障:顧全大局,成就共同發展
為了確保東江水的水質,沿岸的居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據報導,河源市為了保護萬綠湖的水源,搬遷了389個村莊。這些村民告別了世代居住的家園,搬到了政府新建的安置區,展開了新的生活。這種顧全大局的精神,令人敬佩。
尋烏縣椏髻缽山的東江源頭一帶的兩條半村,村民們被遷到縣城專門興建的小區安置。大公報記者走訪了這些新社區,看到了村民們的新生活。為了感謝村民們的付出,政府提供了各種生活保障和就業機會,幫助他們儘快適應新的環境。同時,還鼓勵村民們參與到水源保護工作中來,共同守護東江的碧水藍天。例如,原村民何洪先在搬遷後,選擇重回山上擔任應急管理員,防止有人偷採、偷捕及污染水源。
水價爭議:飲水思源,共謀長遠發展
近年來,關於東江水供港的水價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有評論指出,香港的用水價格遠超所值,應該重新審視水價機制,確保香港市民能夠以合理的價格,享受到優質的東江水。
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東江水供港不僅僅是一項商業交易,更是一種深厚的情誼和責任。六十年來,東江水為香港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香港也應該以感恩之心,回饋內地的付出。在討論水價問題時,應該充分考慮到水源保護的成本、生態補償的需要、以及兩地人民的共同利益,尋求一個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
東江水供港60周年,是一個值得慶祝和反思的時刻。在回顧過去的成就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面向未來,共同努力,確保東江水能夠繼續滋養香港,延續兩地人民的深厚情誼。只有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加強水源保護,完善水價機制,才能讓東江水供港工程,繼續造福香港,惠及兩地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