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園聯合村清拆引不滿:村民指未獲通知一度衝突
竹園聯合村清拆引發爭議:村民不滿與安置問題
位於黃大仙廟旁的竹園聯合村,是香港市區碩果僅存的寮屋村之一,近日正面臨清拆的命運。然而,此次清拆行動引發了極大的爭議,村民對於搬遷安排和賠償方案表達強烈不滿,甚至與地政總署人員發生衝突,學生更因家園被拆而淚灑當場。
遷拆行動與村民的控訴
地政總署於今日(4月2日)到竹園聯合村展開清拆行動,許多居民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被要求離開家園,導致現場一片混亂。村民們紛紛表達不滿,指責當局未提前充分通知,搬遷安排不盡人意,賠償方案也不合理。有居民表示,他們在村裡居住多年,這裡不僅是他們的住所,更是他們生活和社群的根基。突然的清拆讓他們感到徬徨無助,對未來的生活感到擔憂。甚至有學生放學回家後,得知家園正面臨清拆,情緒崩潰,淚灑現場,場面令人心酸。
政府的回應與各方說法
面對村民的質疑,發展局回應稱,早在2023年就已通知受影響的村民和商戶需要在去年下半年遷出,並表示體恤居民,將最後寬限期延至今年農曆新年後。然而,許多村民表示並未收到相關通知,或者收到的通知時間過於倉促,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安排搬遷事宜。這種資訊不對稱的情況加劇了村民的不滿情緒。此外,村民對於賠償方案的合理性也提出了質疑,認為賠償金額不足以在市區找到合適的住所,難以維持原有的生活水平。
竹園聯合村的歷史與未來
竹園聯合村,舊稱竹園村,承載著香港一段獨特的歷史記憶。作為市區內少有的寮屋區,這裡居住著許多基層市民,他們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家園和社群。然而,隨著城市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竹園聯合村也難逃被清拆的命運。此次清拆行動不僅影響了村民的居住環境,也讓他們對於未來的生活感到迷茫。政府在推動城市發展的同時,應更加重視對弱勢群體的關懷,提供合理的安置方案和賠償,確保他們能夠順利過渡,重新建立新的生活。
總結
竹園聯合村的清拆事件再次凸顯了香港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如何平衡經濟效益與社會公平的難題。政府在追求現代化的同時,更應關注基層市民的權益,提供充分的溝通和合理的安置方案,避免讓他們成為城市發展的犧牲品。此次事件也提醒我們,城市發展不應只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更應關注居住在其中的人們的生活和福祉,建立一個更加包容和關愛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