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推動韌性基礎設施研發 迎戰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

香港理工大學成立「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應對氣候變化的創新里程碑

近年來,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對全球經濟和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挑戰,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積極應對,於2025年4月2日宣布成立「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RICRI)。該研究院的成立,得益於潘樂陶慈善基金的慷慨捐助,旨在透過跨院校、跨學科的研究平台,融合「政、產、學、研、用」各方力量,為城市及鄉郊地區提供具韌性和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以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並建設成為國際領先的研發機構。本文將深入探討該研究院成立的背景、具體目標及重要意義。

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舉措

「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的成立,是香港理工大學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研究院將專注於開發創新的、具韌性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多重影響,包括極端天氣事件、海平面上升和自然災害等。研究院的目標是透過跨學科合作,整合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從而提供全面且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理大在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一直走在前沿。研究院的成立,將進一步鞏固理大在這方面的領導地位,並為香港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研究院將致力於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確保研究成果能夠真正服務於社會,改善人們的生活。

研究方向與重點領域

「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的研究方向涵蓋多個關鍵領域,旨在全面提升基礎設施的韌性,並促進可持續發展。其中,研究院將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 氣候風險評估與管理: 針對不同地區的氣候風險進行評估,制定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以降低氣候變化對基礎設施的潛在影響。這包括開發先進的氣候模型,預測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並評估其對基礎設施的損害程度。
  • 韌性基礎設施設計與建造: 研究開發新型的、具韌性的基礎設施材料和建造技術,以提高基礎設施的抗災能力。例如,開發能夠適應海平面上升的沿海防禦設施,以及能夠抵禦強風和暴雨的建築結構。
  • 可持續能源與資源管理: 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優化資源利用效率,以減少碳排放,並提高能源供應的穩定性。這包括研究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應用,以及開發節能減排的建築技術。
  • 智慧城市與數位化轉型: 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構建智慧城市管理系統,以提高城市運營效率,並提升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能力。例如,利用感測器監測城市排水系統的運行狀況,及時預警洪澇災害的發生。
  • 社區參與與能力建設: 加強與社區的溝通與合作,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風險的認識,並培養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能力。這包括舉辦公眾講座、培訓課程和社區活動,提高公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
  • 潘樂陶慈善基金的支持與展望

    潘樂陶慈善基金對「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的成立給予了大力支持。該基金長期關注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問題,並致力於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創新。潘樂陶慈善基金的慷慨捐助,為研究院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使其能夠更好地開展各項研究工作。

    除了「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外,潘樂陶慈善基金還支持香港理工大學成立了「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RISE)。RISE 致力於開發創新及可持續能源技術和碳中和解決方案。這兩個研究院的成立,充分體現了潘樂陶慈善基金對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承諾,以及對香港理工大學在相關領域的科研實力的認可。

    展望未來,「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將在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研究院將繼續加強與國際學術機構、政府部門和企業的合作,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為建設更具韌性和可持續性的社會做出貢獻。研究院的成立,不僅是香港理工大學的一項重要成就,也是香港乃至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一個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