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嶺意外:山漢昏迷直升機救援

近期香港發生的多起行山意外,再次敲響了郊外活動安全的警鐘。從紅花嶺郊遊徑的昏迷事件,到沙頭角私家車意外導致的潛在尋短事件,再到大嶼山象山、大帽山等地的行山者不幸離世,都提醒我們,即使是熟悉的郊道,也潛藏著各種風險。這些事件不僅考驗了救援體系的效率,也引發了社會對於行山安全意識的重視。

香港地勢多山,郊遊徑縱橫交錯,深受本地居民和遊客喜愛。然而,行山活動並非毫無風險。根據歷年山難意外事件簿的記錄,行山者可能因天氣變化、地形複雜、個人體力不支等因素遭遇意外。例如,愉景灣老虎頭郊遊徑就曾發生過單車手暈倒昏迷的事件,幸得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及時將其送往東區醫院搶救。類似的案例也頻繁發生,如2020年大埔行山中年漢昏迷,以及2023年大嶼山象山遠足者暈倒昏迷,最終均不幸告終。這些事件顯示,即使在救援力量的全力協助下,行山者仍可能因延誤救援或自身狀況不佳而危及生命。

直升機救援在許多危急情況下發揮了關鍵作用。當行山者身處偏遠地區,或傷勢嚴重無法自行移動時,直升機能夠迅速將其吊起送往醫院,爭取寶貴的搶救時間。然而,直升機救援並非萬能。天氣條件、地形限制、夜間環境等因素都可能影響直升機的起降和救援效率。此外,直升機的噪音也可能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因此,行山者在出發前應充分評估自身體力,攜帶足夠的物資,並密切關注天氣預報,盡可能避免在惡劣天氣或夜間行山。更重要的是,行山者應結伴而行,並告知家人或朋友自己的行山路線和預計返回時間,以便在發生意外時能夠及時獲得救援。

除了自然因素外,心理健康也是行山安全的重要一環。沙頭角私家車硬撼天后宮牌坊的事件,雖然初步列作交通意外,但警方不排除司機企圖自殺的可能性。這提醒我們,在享受郊外美景的同時,也應關注自身及他人的心理狀態。如果感到壓力過大或情緒低落,應及時尋求專業協助,切勿以極端方式解決問題。行山不僅是一種體育活動,更是一種放鬆身心、舒緩壓力的方式。然而,如果心理狀態不佳,反而可能增加行山風險。

總而言之,行山活動充滿樂趣,但也伴隨著風險。為了確保行山安全,我們需要提高安全意識,做好充分準備,並時刻關注自身及他人的狀況。政府部門應加強對郊遊徑的維護和管理,提供更完善的救援服務。同時,社會各界也應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行山環境,讓更多人能夠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時,保障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