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纖幼肚腩大恐「一高」纏身不自知?營養師揭港人肥胖隱憂
近年來,香港社會對於健康意識的提升日益明顯,然而,即使許多人積極運動、飲食控制,仍有部分人發現自己明明四肢纖細,卻有著突出的腹部,這種體態被稱為「Skinny Fat」(隱性肥胖)。這種情況不僅影響外觀,更可能潛藏著嚴重的健康風險。晴報 Sky Post 等多個媒體近期報導了這種現象,並引導大眾關注港人肥胖的隱憂。究竟「Skinny Fat」是如何產生的?又該如何應對?
「Skinny Fat」的成因與健康風險
「Skinny Fat」並非單純的贅肉堆積,而是體脂率過高,肌肉量不足的狀態。即使體重正常,甚至偏輕,但如果腹部脂肪過多,就可能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根據元氣網的報導,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35.5吋),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31.5吋),就表示腹部肥胖,罹患代謝症候群的危險性增加。代謝症候群包含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腹部肥胖等,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嚴重健康問題。
這種體態的形成,往往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長時間久坐、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尤其是攝取過多精緻澱粉、高糖分食物,都容易導致內臟脂肪堆積。星島頭條曾報導,營養師指出腹部肥胖問題可以分為四種,反映不同的健康狀況,其中內臟脂肪堆積便是其中一種。內臟脂肪位於腹腔內,緊密包覆著內臟器官,對健康的影響比皮下脂肪更為直接。
辨識「肚腩分層」與壓力管理
除了整體肥胖,肚腩的形態也能反映身體狀況。根據星島頭條的報導,營養師教導大家分辨肚腩的四種情況,其中「肚腩分兩層」可能與壓力有關。當壓力過大時,身體會分泌皮質醇,促進腹部脂肪堆積。因此,除了飲食控制和運動,壓力管理也是改善「Skinny Fat」的重要一環。
此外,手腳纖幼但有肚腩的體態,也可能與基因、荷爾蒙水平等因素有關。香港01的報導指出,這種體態被稱為Skinny Fat,不單是肥胖問題,更需要專業人士的評估和指導。透過運動鍛鍊,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才能有效改善體態,降低健康風險。
飲食與運動的雙管齊下
面對「Skinny Fat」問題,飲食和運動是改善的關鍵。在飲食方面,應減少精緻澱粉、高糖分食物的攝取,增加蛋白質、膳食纖維的攝入,有助於控制血糖、增加飽足感。晴報 Sky Post 報導,Greenutss 營養學家建議大家可以嘗試製作健康低脂的蘿蔔糕,作為賀年糕點的替代品,減少攝取過多脂肪和糖分。
在運動方面,除了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騎自行車等,更重要的是進行肌力訓練,增加肌肉量。瑜伽導師如楓在晴報 Sky Post 的影片中,分享了兩組動作,只要持之以恆,便能有效減緩肚腩問題。此外,AM730 報導中也提到,學會調節飲食、堅持運動鍛鍊、減少壓力,是K.O.中年健康危機的關鍵。
總而言之,「Skinny Fat」是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健康隱憂。透過了解其成因、辨識自身狀況、並採取正確的飲食和運動策略,才能有效改善體態,降低健康風險。更重要的是,要將健康融入日常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擁有健康、活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