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天文台錄41年來四月最低相對濕度 山火風險升高

香港天文台錄得41年來四月最低相對濕度紀錄,加上清明節即將來臨,市民掃墓活動預計增加,當局高度關注天氣乾燥可能引發的山火風險。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本次濕度異常下降的原因、清明節期間山火風險的具體情況,以及相關部門所採取的應對措施,並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氣象變化進行展望。

受到乾燥偏東氣流的影響,香港多區在4月3日相對濕度已下降至30%或以下,而天文台總部更錄得22%的極低濕度,追平自1984年以來4月的最低紀錄。這種極端乾燥的狀況,與過去的氣象數據相比,實屬罕見。根據香港電台新聞報導,天文台表示,這種乾燥的氣候條件容易導致植被變得乾燥易燃,大大增加了山火發生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十年清明節期間平均每年約有60宗山火發生,而近三年山火數量處於較低水平,因此今年清明節的山火風險更值得警惕。

清明節是重要的傳統節日,許多市民會前往掃墓祭祖。然而,掃墓時燃燒紙錢、香燭等行為,若未加小心,極易引發山火。根據Now新聞的報導,消防處參考過往數據發現,每隔幾年山火數字就會上升,而近三年都處於較低水平,擔心明日山火數字會升高。2015年清明節就曾發生全港多處山火的事件,當時最高氣溫錄得30.6度,是歷史以來最炎熱的清明節,消防處當日共收到逾150宗山火報告。此外,根據香港天文台的長期統計數據,清明節前後的山火次數往往較其他時間為高,顯示掃墓活動與山火發生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為避免山火發生,市民在掃墓時應避免在乾燥的植被附近燃燒物品,並確保火種完全熄滅。

面對清明節期間可能出現的山火風險,消防處等相關部門已加派約500名人員應對。消防處呼籲市民掃墓時要小心處理火種,並提醒市民關注天氣變化,避免在風大乾燥的天氣前往掃墓。除了加強人手部署外,相關部門還會加強巡邏,並在山區設置防火標語,提醒市民注意防火安全。此外,香港電台新聞也報導,消防處預計明日清明節天氣較乾燥,發生山火或處高水平,呼籲市民提高警惕。龍翔道和呈翔道也因應交通情況,部分行車線已封閉,以確保掃墓人潮的順暢通行。

總而言之,本次香港天文台錄得的極低濕度紀錄,加上清明節掃墓活動的增加,使得山火風險顯著上升。相關部門已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但更重要的是,市民應提高防火意識,謹慎掃墓,共同維護山區安全。未來,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可能會增加,因此,加強氣象監測和防災意識,將是保障香港市民安全的重要課題。同時,也應考慮推廣更環保的祭祖方式,減少燃燒紙錢等行為,從源頭上降低山火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