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重災股」陸30家企業曝光 經濟日報揭秘

近期,全球貿易局勢持續緊張,美國前總統川普再度高調提出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的政策,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一舉動不僅對全球經濟產生了潛在的衝擊,也直接影響到在海外,特別是在中國大陸設廠的台灣企業。從陸企貸款不良率上升、台商撤離意願增強,到美國可能對汽車徵收高額關稅,一系列事件交織在一起,凸顯了當前複雜的經濟環境以及台灣企業面臨的挑戰。

陸企貸款不良率上升與經濟下行壓力

經濟日報報導指出,中國大陸六大國有銀行在2024年業績公告中,個人貸款不良率普遍呈現上升趨勢。儘管整體經營狀況尚屬穩健,但個人貸款風險的增加,無疑是大陸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一個警訊。這與大陸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消費信心不足等因素密切相關。貸款不良率上升,意味著銀行系統的風險增加,也可能進一步抑制信貸投放,對整體經濟增長造成負面影響。此外,在美國可能對進口汽車徵收高額關稅的背景下,豐田、馬自達等汽車製造商的盈利能力將受到嚴重影響,這也反映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趨勢。

台商撤離與轉移產線的趨勢

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局勢和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放緩,越來越多的台商開始考慮撤離或轉移產線。根據工總的調查,有超過兩成的在陸台商有意撤離,更有高達四成計畫將產線轉移至其他地區。這一趨勢與川普政府可能實施的「對等關稅」政策密切相關。川普宣布對全球實施10%的進口貨品關稅,並對個別國家徵收17%至49%不等的「對等關稅」,這將直接增加台商在美國市場的出口成本,降低其競爭力。為了規避關稅風險,台商不得不考慮將產線轉移至其他國家或地區,以維持其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

關稅重災股與投資風險

在美國可能徵收關稅的背景下,經濟日報也點出了30家可能成為「關稅重災股」的大陸企業。摩根士丹利更是建議投資者避開29檔陸港股,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比亞迪電子、拼多多等知名企業。這些企業的產品主要出口至美國市場,一旦受到關稅影響,其盈利能力將受到嚴重打擊。這也提醒投資者,在當前複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下,需要謹慎評估投資風險,避免投資於可能受到關稅影響的企業。陳永陸(陸叔)作為著名的股評人,也經常在市場上分析個股機遇,為投資者提供參考。

總體而言,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美關稅戰持續升溫、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放緩等多重因素交織在一起,對台灣企業的經營環境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台商需要密切關注國際局勢的發展,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同時,政府也應積極提供支持,協助台商分散風險,開拓新的市場,以確保台灣經濟的持續發展。未來,全球貿易格局將繼續演變,台灣企業需要具備更強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