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署檢討水費調整 期望收回成本用戶自付

香港水費調整議題持續發酵,水務署正積極檢討現行水費制度,目標在於收回成本並落實「用者自付」原則。近年來,香港的水務經營狀況面臨挑戰,收回成本比例持續下降,促使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水費結構。本文將深入探討香港水費調整的背景、具體措施以及可能帶來的影響,並分析其對市民生活和經濟發展的意義。

香港的水費制度長期以來都受到關注,尤其是在水資源日益緊張的背景下。根據立法會的資料顯示,水費自1995年2月起至今已近三十年未有全面調整。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水務署的營運成本不斷上升,包括水處理、管網維護以及新設施建設等。橙新聞報導指出,水務署署長黃恩諾在電視節目上表示,現時香港的水費水平相對較低,署方去年已開始檢討水費,目前仍在審慎研究中。

水務署的檢討工作並非簡單地提高水費,而是希望在收回成本、保障民生和鼓勵節約用水之間取得平衡。黃恩諾署長強調,除了收回成本外,還需要考慮市民的負擔能力和經濟狀況。TOPick的報導提到,水務署正研究調整水費,目標是用者自付,但同時也注意到市民用水量較疫情高峰時有所下降,這表明市民在節約用水方面已經有所意識。星島日報的專訪中,黃恩諾署長更進一步指出,目前水務經營賬目的成本收回率僅達79%,創下歷史新低,維持現狀已難以應付日益增加的營運壓力。

具體而言,水務署的調整方案可能包括分階段加價、針對不同用水量級別實行差異化收費,以及鼓勵節約用水的措施等。香港01的報導指出,水務署署長表示,仍在審慎研究調整水費,強調目標是用者自付,並鼓勵節約用水。此外,對於用水量較大的行業,例如酒店、餐廳和工廠等,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水費,以反映其對水資源的更大需求。香港電台新聞也報導,用水量大行業冀加水費循序漸進,避免對其經營造成過大衝擊。這種循序漸進的調整方式,有助於減輕企業的負擔,同時也能夠逐步實現水費收回成本的目標。

水費調整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對於市民而言,水費上漲可能會增加生活成本,尤其對於低收入家庭而言,這是一個不小的負擔。然而,水費調整也有助於提高市民的節約用水意識,促使大家更加珍惜水資源。對於企業而言,水費上漲可能會增加營運成本,但同時也能夠促使企業採用更節水的新技術和管理方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從長遠來看,水費調整有助於改善香港的水務基礎設施,確保水資源的可持續供應。info.gov.hk的資料顯示,政府的水費政策一直以來都採取「用者自付」及「收回服務成本」的原則,此次檢討水費正是為了落實這一政策。

總而言之,香港水費調整是一個複雜而重要的議題,涉及經濟、民生和環境等多個方面。水務署需要充分考慮各方利益,制定合理的調整方案,確保水資源的可持續供應,同時也要保障市民的生活品質和企業的發展。未來,香港的水務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例如加強水資源管理、推廣節水技術、提高水務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水平等,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水資源挑戰。此次水費調整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考量,更是對香港整體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