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投資者熱衷華投資 香港財政司長:警惕「雞走」風險

陳茂波指出,美國加徵關稅易引發市場情緒反應,政府已建立監察機制以應對。近期,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及香港的投資意慾已出現轉變,從過去認為不宜投資,轉為現在的「怕走雞」、「怕執輸」,顯示出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正在回升。

國際投資者信心轉變與香港的角色

陳茂波的言論反映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看法正在發生變化。過去幾年,由於地緣政治緊張、貿易摩擦以及疫情等因素,部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持謹慎態度,甚至選擇撤資。然而,隨著中國經濟逐步復甦,以及政府持續推出一系列支持經濟發展的政策,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中國市場的潛力。特別是,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的進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關注。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連接中國與全球市場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陳茂波強調,香港需要以底線思維準備應對各種可能性,包括美國加徵關稅等外部風險。這意味著香港政府需要加強監察機制,及時應對市場變化,並為企業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時,香港還需要積極爭取國際投資者,吸引更多資金流入,以促進經濟發展。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外資對中國及香港的投資意願已轉為積極,擔心自己過往的投資配置不足,希望追回機會。

美國關稅政策的潛在影響

美國加徵關稅的舉措,不僅會直接影響相關商品的貿易,還可能引發更廣泛的市場情緒反應。關稅增加會提高進口商品的成本,導致企業利潤下降,消費者物價上漲,進而影響經濟增長。此外,關稅還可能引發貿易報復,導致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加劇。陳茂波指出,美國加徵關稅甚至可能導致高通脹,甚至出現滯脹風險,令經濟萎縮。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挑戰,香港政府需要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一方面,香港可以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尋求多元化的市場。另一方面,香港可以積極推動金融創新,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吸引更多國際資金。此外,香港還需要加強與內地的合作,共同應對外部風險。

香港經濟的未來展望

儘管面臨外部挑戰,香港經濟仍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香港擁有完善的法治環境、自由的市場經濟以及高效的金融體系,這些優勢使其成為國際投資者理想的投資目的地。此外,香港還毗鄰中國內地,可以充分利用內地市場的巨大潛力。

陳茂波表示,香港需要保持警惕,以底線思維應對各種風險,同時也要抓住機遇,積極推動經濟發展。他強調,香港政府會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政策,為企業提供必要的支持。展望未來,香港有望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浪潮中,繼續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實現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份中國消費市場運行平穩向好,這也為香港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