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署明年公布氣候行動藍圖檢視結果 促訂2035後策略 加快淘汰燃油車

香港正積極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並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減碳目標。環境署(環署)預計明年公布《氣候行動藍圖2050》的檢視結果,而思匯則促請政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訂立2035年後的具體策略,加快淘汰燃油車。在全球氣候議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香港的氣候行動不僅關乎本地的可持續發展,更體現了其在全球應對氣候變遷中的責任與決心。本文將深入探討香港氣候行動的現狀、挑戰與未來方向,並分析加速減排、發展創新科技以及能源轉型等關鍵策略。

全球暖化趨勢與香港面臨的挑戰

科學評估結果顯示,即使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以內,全球仍將面臨嚴峻的氣候問題。若升溫至2℃,影響將更加嚴重。例如,全球升溫1.5℃及2℃,將導致海平面分別上升0.4米及0.46米。對於像香港這樣人口密度高、海岸線漫長的城市而言,海平面上升將帶來嚴重的威脅,包括沿海地區被淹沒、基礎設施受損以及生態系統破壞。此外,極端天氣事件,如颱風、暴雨和熱浪,也將更加頻繁和強烈,對香港的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造成更大的影響。

香港作為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地區,其碳排放主要來自能源、交通和建築等領域。儘管香港政府已經制定了《氣候行動藍圖2050》,設定了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但要實現這一目標,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香港的能源結構依賴進口燃料,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此外,香港的交通運輸系統主要依賴私家車,燃油車的排放量較高。建築物能耗也是一個重要的碳排放源,需要通過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廣綠色建築來降低排放。

加速減排:淘汰燃油車與發展公共運輸

為加快減排進度,思匯建議政府於2025至2035年間加快逐步淘汰燃煤發電,以及提早於2030年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這項建議旨在減少香港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推動能源結構轉型。淘汰燃煤發電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途徑,但需要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則可以減少交通運輸部門的碳排放,並鼓勵市民使用公共運輸工具。

除了淘汰燃油車,發展公共運輸系統也是加速減排的重要策略。香港擁有完善的公共運輸網絡,包括地鐵、巴士、小巴和電車等。政府應加大對公共運輸的投資,提高公共運輸的服務水平和覆蓋範圍,鼓勵市民更多地使用公共運輸工具,減少私家車的使用。此外,推廣電動車和氫燃料車也是降低交通運輸部門碳排放的有效途徑。政府可以通過提供補貼、稅收優惠和建設充電基礎設施等方式,鼓勵市民和企業使用電動車和氫燃料車。

創新科技助力減碳:碳捕獲與氫能

環境局表示,要達至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能源轉型是關鍵一環。除了發展可再生能源外,創新科技也將在減碳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碳捕獲技術可以將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獲並儲存起來,從而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氫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具有零排放的優點,可以應用於交通運輸、發電和工業等領域。

香港可以積極引進和發展碳捕獲和氫能等創新科技,為減碳提供新的解決方案。政府可以通過提供研發資金、稅收優惠和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此外,香港還可以與國際合作,引進先進的碳捕獲和氫能技術,並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分享經驗和成果。

能源轉型:停止燃煤發電與發展可再生能源

香港計劃於2035年或之前停用燃煤作日常發電,只保留作後備發電用途,同時推動發展可再生能源。這項政策旨在減少香港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提高能源結構的可持續性。停止燃煤發電是降低碳排放的關鍵步驟,但需要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發展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轉型的核心。香港可以充分利用其地理優勢,發展太陽能、風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政府可以通過提供補貼、稅收優惠和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此外,香港還可以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合作,引進先進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並共同開發可再生能源資源。

總而言之,香港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需要政府、企業和市民的共同努力。通過加速減排、發展創新科技和推動能源轉型等策略,香港可以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並為全球應對氣候變遷做出貢獻。未來,香港應持續關注氣候變遷的最新發展,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氣候行動策略,以確保香港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