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明年公布氣候行動藍圖檢視結果 智庫促訂策略實現2050碳中和

香港正積極邁向2050年碳中和目標,政府已於2021年發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並設定了「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四大減碳策略。然而,要實現這個宏偉目標,不僅需要政策的制定,更需要策略的有效執行與定期檢視。近期,環保署宣布將於明年公布《氣候行動藍圖2050》的檢視結果,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於香港氣候行動進展的關注,以及對未來策略調整的期盼。智庫也紛紛提出建議,呼籲政府訂立更具體的策略,以確保香港能夠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

《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的制定,是香港應對全球氣候變遷的重要一步。全球暖化帶來的影響日益顯著,科學評估結果顯示,即使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以內,全球仍將面臨嚴峻的氣候問題,若升溫至2℃,影響將更加嚴重。例如,全球升溫1.5℃及2℃,將導致海平面分別上升0.4米及0.46米。因此,積極減碳,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全球共識。香港作為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地區,在減碳方面面臨著獨特的挑戰,例如土地資源有限、人口密度高、能源需求大等。為此,《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了多項具體的減碳措施,旨在從能源、建築、運輸和廢物管理等多個方面入手,降低香港的碳排放強度。

能源轉型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環境局表示,要達至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能源轉型是關鍵一環。香港計劃於2035年或之前停用燃煤作日常發電,僅保留作後備發電用途,並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除了可再生能源,創新科技在減碳方面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碳捕獲技術可以將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獲並儲存,從而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氫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可以替代傳統的化石燃料,為香港的能源結構帶來變革。此外,政府也鼓勵發展綠色金融,吸引投資於可持續發展項目,為減碳提供資金支持。

然而,要加速實現碳中和目標,除了技術創新,還需要更具體的策略和更嚴格的監管。思匯政策倡導組織促請政府訂立2035年的策略,加快淘汰燃油車,並鼓勵使用電動車。目前,香港的電動車普及率雖然有所提高,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政府可以通過提供購車補貼、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優化交通管理等措施,鼓勵市民轉用電動車,從而減少交通運輸部門的碳排放。此外,政府也應加強對建築能源效率的監管,推廣節能綠建技術,鼓勵市民採用更環保的生活方式,共同參與減碳行動。

展望未來,香港的氣候行動面臨著機遇與挑戰。明年環保署公布的《氣候行動藍圖2050》檢視結果,將為香港的氣候行動提供重要的參考。政府應認真聽取各方意見,根據檢視結果,及時調整策略,確保香港能夠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同時,香港也應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分享經驗,共同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實現碳中和不僅是香港的責任,也是對未來世代的承諾。透過持續的努力和創新,香港可以成為一個更可持續、更宜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