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震盪|恒指跌超2600點 科指跌逾15% 阿里跌16% 藥明生物跌超兩成 三公用股逆市穩
美國關稅政策的變化持續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香港股市自然無法置身事外。近期,受美國關稅戰的影響,港股表現疲軟,恒生指數(恒指)大幅下跌,科技指數(科指)更是遭遇重挫。本文將深入探討關稅戰對港股的影響,分析恒指和科指的跌勢,並展望後市走勢。
美國關稅戰的升級,源於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加劇。美國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旨在減少貿易逆差,並迫使其他國家改變貿易政策。然而,關稅措施往往會導致全球貿易緊張,增加企業成本,並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香港作為一個高度開放的經濟體,與全球貿易聯繫緊密,因此很容易受到關稅戰的波及。
近期港股的跌勢,與關稅戰的影響密不可分。根據香港經濟日報的報導,美國關稅戰下,港股在假期後便大幅下跌,恒指一度裂口2119點,半日跌幅高達一成,報20405點,跌2443點,成交額高達3220億元。科指的跌幅也十分顯著,跌近14%,報4571點。這顯示出投資者對市場前景的擔憂情緒。星島頭條的報導也指出,恒指受關稅影響急挫352點,顯示市場對不確定性的敏感度。
除了整體市場的下跌,個別股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根據香港經濟日報的報導,阿里巴巴跌16%,藥明生物更是挫逾兩成。而根據Now財經的報導,阿里巴巴、藥明生物及比亞迪在第一季表現最好,分別大升55.3%、54%和47.3%,但近期也受到關稅戰的影響。信報財經新聞也指出,阿里和京東低開近6%。這些數據表明,關稅戰不僅影響了整體市場,也對個別公司的股價產生了直接的衝擊。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整體市場下跌,但仍有部分公用股逆市穩步,顯示出市場的避險需求。
瑞銀的分析指出,在貿易戰的背景下,MSCI香港指數料跑贏恒指,成為投資者青睞的標的。這表明,投資者正在尋找更具韌性的資產,以應對市場的波動。此外,儘管恒指跌幅較大,但仍有部分股票表現出較強的抗跌能力,例如一些公用股。這也為投資者提供了一些機會,可以選擇性地投資於這些股票,以降低風險。Yahoo財經的報導也顯示,儘管市場下跌,但仍有部分資金在尋找投資機會,例如科技股方面,市場傳聞關注維權投資者Ryan Cohen入股阿里巴巴,可能為其帶來新的動力。
總而言之,美國關稅戰對港股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恒指和科指的跌勢,反映了投資者對市場前景的擔憂。然而,市場也存在一些機會,例如選擇性地投資於具有抗跌能力的股票,或者關注可能帶來新動力的公司。在當前複雜的市場環境下,投資者需要保持謹慎,密切關注市場動態,並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未來港股的走勢,將取決於中美貿易關係的發展,以及全球經濟的整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