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关税战:中国对美措施对内地通胀影响有限
美國近期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引發了新一輪的貿易緊張局勢。面對此情,中國也隨即宣布對美國商品採取反制措施。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界普遍關注這些關稅戰對中國經濟,特別是通脹水平的影響。花旗集團作為國際金融機構,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提出了其獨特的觀點。
花旗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余向榮指出,中國的報復性關稅對整體通脹的影響實質上是有限的。這一觀點的基礎在於中國消費品籃子中,食品佔比高達約30%。雖然部分農產品,例如大豆的價格可能會因關稅而上漲,但食品在整體消費支出中的權重,使得其價格波動對整體通脹的影響相對較小。換言之,即使某些特定農產品的價格上漲,也不足以推動整體通脹顯著上升。值得注意的是,花旗集團的分析並非孤例,許多經濟學家也持類似觀點,認為關稅對中國通脹的直接影響可控。
然而,花旗集團的分析並未止步於此。他們同時預測,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措施可能導致中國GDP下降約2.4個百分點。這一預測反映了關稅對中國出口的潛在衝擊。根據花旗的估算,54%的關稅可能拖累中國經濟增速2.4個百分點,並導致出口下降15.4個百分點。這也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將面臨50至100個基點的下行風險。面對這種情況,花旗集團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會採取更激烈的應對舉措,以抵消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些舉措可能包括進一步的降準加碼政策,以及加大對內需的刺激力度。
除了降準加碼和刺激內需之外,中國政府還有其他可能的反制選項。例如,可以對美國企業在華的運營環境進行更嚴格的監管,或者採取其他貿易限制措施。信報財經報導指出,花旗傾向於認為中國的反應可能會比對芬太尼的關稅更為激烈。這表明,如果美國持續採取關稅措施,中方可能會採取更強硬的立場。此外,中國也可能加速推進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合作,尋求多元化的貿易夥伴,以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正如香港文匯網所指出的,關稅戰不僅影響各國的出口和供應鏈,更會對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性造成衝擊。因此,中國尋求多邊合作,建立更穩定的貿易關係,對於應對關稅戰的長期影響至關重要。
總而言之,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以及中國的反制措施,無疑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花旗集團的分析表明,雖然關稅對中國通脹的直接影響有限,但其對經濟增長的潛在衝擊不容忽視。面對這一挑戰,中國政府需要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包括降準加碼、刺激內需、以及加強國際合作,以確保經濟的穩定發展。同時,各國也應保持克制,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貿易爭端,避免關稅戰進一步升級,損害全球貿易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