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務部長:數百萬國民造iPhone

美國商務部長近期豪言,預計將有數百萬美國國民參與到iPhone的製造過程中,親手擰緊螺絲。這番言論的背後,是美國政府試圖將製造業回流本土,減少對海外供應鏈的依賴,尤其是在中美關稅戰持續升級的背景下。然而,這項宏大的計畫能否實現,以及其對全球供應鏈和蘋果公司的影響,都值得深入探討。

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稅戰自2018年以來持續不斷,特朗普政府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徵關稅,旨在減少美國貿易逆差,並迫使中國改變其貿易行為。此舉對全球貿易產生了深遠影響,也促使許多企業重新評估其供應鏈策略。蘋果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其產品高度依賴中國的製造能力。為了應對關稅風險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蘋果公司已經開始逐步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國家,例如印度和越南。近期傳出蘋果部分iPhone將轉往印度生產的消息,更顯示了這一趨勢。聯儲局理事庫格勒也指出,近期通脹上升可能與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有關,凸顯了關稅對經濟的影響。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他相信數百萬美國人可以勝任iPhone的組裝工作,並將此視為重振美國製造業的機會。他強調,受過高中教育的美國勞動力是美國經濟的核心,他們有能力完成精密的組裝任務。然而,將iPhone的製造業遷回美國,並非易事。首先,美國的勞動力成本遠高於中國,這將直接影響iPhone的生產成本,使其價格上漲。其次,美國缺乏完善的供應鏈體系,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時間來建立。此外,美國的技術工人短缺問題也可能成為制約因素。正如分析師艾夫斯所警告,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尤其是對中國和台灣產品加徵的關稅,可能切斷美國科技業的「供應命脈」,對整個產業鏈造成毀滅性打擊。如果iPhone的價格因關稅而大幅上漲,可能會降低其市場競爭力,影響蘋果公司的銷售額。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的這項計畫,也可能對其他國家產生影響。例如,如果蘋果公司將大量生產線遷回美國,可能會減少對越南和印度等國家的投資,影響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此外,全球經貿戰的持續,也可能導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進一步加劇國際貿易摩擦。事實上,全球經濟已經感受到關稅戰的影響,高盛指出亞洲出口跌勢將見底,而中方也正在尋求與其他國家加強聯繫,例如沙特阿拉伯可能洽入中國主導的金磚銀行,以對抗美國的關稅政策。此外,特朗普時代的減稅政策,雖然讓企業和富豪受益,但卻可能導致中產家庭稅負增加,並使數百萬人失去健保保障。

總而言之,美國商務部長的豪言,反映了美國政府將製造業回流本土的決心。然而,這項計畫的實施,面臨著成本、供應鏈、勞動力等多重挑戰。在全球經濟日益緊密聯結的今天,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並非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蘋果公司和其他跨國企業,需要在全球市場中尋找平衡點,既要應對關稅風險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又要保持其競爭力和盈利能力。而全球各國,也需要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經濟挑戰,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