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iPhone轉美生產成本飆9成

蘋果公司(Apple)的iPhone生產地圖正受到全球關稅戰和地緣政治的深刻影響。近期,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BofA)的一份報告引起廣泛關注,該報告指出,如果蘋果將iPhone的生產線從中國轉移至美國本土,其製造成本將暴增高達90%。這項發現不僅凸顯了全球供應鏈的複雜性,也反映了蘋果在應對貿易摩擦和尋求多元化生產基地的挑戰。

蘋果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而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其最重要的iPhone生產基地。然而,隨著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緊張關係不斷升級,蘋果面臨著日益增加的關稅風險。為了降低這些風險,蘋果一直在積極尋求多元化其生產基地,包括考慮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印度、越南等國家。然而,將生產線遷回美國,在成本上將面臨巨大的挑戰。美銀的報告詳細分析了這一問題,指出僅僅是美國更高的勞動力成本,就可能使iPhone的生產成本上漲25%。如果再加上進口零件的關稅,iPhone的總成本可能會上漲90%以上。這意味著,如果蘋果選擇將iPhone完全在美國生產,其售價將大幅上漲,可能影響其市場競爭力。

除了成本因素外,將iPhone生產線轉移至美國還將面臨嚴峻的物流挑戰。蘋果的供應鏈高度依賴全球各地的專業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在美國本土的佈局相對不足。將這些供應商遷移至美國,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投入,並且可能導致生產效率下降。此外,美國的勞工法規和環保標準也可能對蘋果的生產帶來額外的成本和限制。與此同時,其他機構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例如,TechInsights估計,加徵中國關稅後,目前售價1,100美元的iPhone 16 Pro將增加300美元,而轉往印度生產則可令額外成本增幅減少一半。這表明,將生產基地轉移到其他國家,可能比遷回美國更具成本效益。

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和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蘋果正在積極調整其全球供應鏈策略。除了考慮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印度等國家外,蘋果也在加大對美國本土製造的投資。例如,蘋果正在與一些美國企業合作,共同開發新的製造技術和供應鏈解決方案。然而,要實現iPhone完全在美國生產,仍然需要克服巨大的挑戰。短期內,蘋果更可能採取多元化生產基地的策略,以降低關稅風險和提高供應鏈的韌性。此外,蘋果也可能通過提高產品售價、優化生產流程等方式,來抵消成本上升的影響。近期iPhone恐慌性搶購潮也反映了市場對未來價格上漲的預期,蘋果市值因此蒸發近6400億美元,庫克也面臨巨大壓力。

總而言之,蘋果iPhone的生產地圖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美國銀行報告揭示了將生產線遷回美國的巨大成本,突顯了全球供應鏈的複雜性和蘋果在應對貿易摩擦中的挑戰。蘋果正在積極尋求多元化生產基地,並加大對美國本土製造的投資,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未來,蘋果的供應鏈策略將繼續受到全球政治、經濟和技術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