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戶「打甩」上訴:何永賢回應「比例相若」
香港的公屋制度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房屋需求遠超供應的情況下。近年來,政府加強打擊濫用公屋的情況,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其中,將嚴重濫用公屋行為刑事化的修例,更是引發了關於「殺錯良民」的擔憂。
房屋署近年來採取多管齊下策略,加強對濫用公屋的打擊力度。根據《房屋條例》的規定,任何人士若在申報表上作出虛假陳述,將會被視為違法行為。房屋局提出修例,旨在將嚴重濫用公屋的行為列為刑事罪行,以更嚴厲的手段遏制這種現象。預計本年度可收回約2,800個公屋單位,顯示政府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
然而,修例的推行也引發了議員和市民的憂慮。民建聯陳學鋒指出,有居民擔心措施可能導致「有殺錯無放過」的情況發生。例如,有市民在家中進行小型手工製作,並以公屋地址作為商業登記地址,或者子女以家中公屋地址作為商業登記,這些行為在修例後可能被視為濫用公屋,導致居民失去房屋。這種情況的出現,無疑會對無辜的市民造成影響。何永賢強調,上訴委員會會按常理判斷個案是否違法,但仍難以完全消除市民的擔憂。
除了商業登記地址的問題,還有一些情況可能被誤判為濫用公屋。例如,一些家庭的子女在外地工作或留學,但戶口仍然留在公屋內,這是否構成濫用公屋,也存在爭議。此外,一些長者將公屋單位出租給親友,以獲得額外的收入,這種行為是否屬於濫用公屋,也需要進一步的釐清。何永賢認為,針對的是牟利性的濫用公屋行為,而非住戶本身。他強調,上訴機制將會保障市民的權益,避免出現不公平的判決。
值得注意的是,濫用公屋問題的根源並不僅僅在於個別住戶的違規行為,更與房屋供應不足、輪候時間過長等結構性問題密切相關。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即使加強打擊濫用公屋,也難以從根本上改善香港的房屋問題。何永賢也提到,簡約公屋等可替代方案,或許能緩解部分壓力。
總而言之,打擊濫用公屋是解決香港房屋問題的重要一環,但修例的推行必須謹慎,避免「殺錯良民」的情況發生。政府在加強打擊濫用公屋的同時,也應積極增加房屋供應,縮短輪候時間,從根本上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同時,完善上訴機制,保障市民的合法權益,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香港的房屋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