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近期發動的「對等關稅」政策,在全球貿易領域掀起波瀾,引發了股市震盪和各國的擔憂。這項政策不僅改變了國際貿易格局,也讓許多國家面臨新的挑戰。然而,在混亂之中,一些國家卻可能成為潛在的受益者。
特朗普一直以來都將關稅視為促進美國經濟的重要工具。他認為,透過提高進口商品的關稅,可以鼓勵美國消費者購買國產商品,增加政府稅收,並吸引投資回流美國。這種保護主義的貿易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對國際貿易逆差的擔憂,以及希望重振美國製造業的決心。正如他在公開場合所言,他的激進關稅政策能讓美國每天進帳20億美元。然而,這種單邊主義的關稅措施,也引發了全球貿易夥伴的強烈不滿,並被許多經濟學家批評為「愚蠢」的行為,認為其可能導致貿易戰和全球經濟衰退。華爾街的金主們對此亦感到憤怒卻束手無策。
儘管如此,在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下,一些國家確實存在潛在的受益空間。首先,巴西、埃及和新加坡等國家,由於其自身的產業結構和貿易關係,可能從美國減少進口而獲得更多出口機會。例如,如果美國減少從中國進口鋼鐵,巴西等鋼鐵生產國就有機會填補市場空缺。其次,一些與美國貿易關係較少的國家,可能因為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而獲得新的發展機會。這些國家可以利用美國關稅政策造成的市場扭曲,擴大自身出口,吸引更多投資。此外,一些國家也可能因為美國關稅政策而受益於貿易轉移效應。當美國從某個國家徵收關稅時,其他國家可能會增加對該國的出口,以替代美國的進口。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充滿了「膽小鬼博弈」的色彩。他經常威脅要提高關稅,但又會在最後一刻暫緩實施,以此來迫使其他國家讓步。這種不確定性讓全球市場難以預測,也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例如,在對中國徵收關稅的問題上,特朗普曾威脅要進一步提高關稅,但最終又同意與中國進行談判。這種策略雖然在短期內可能對美國有利,但長期來看,可能會損害美國的國際信譽,並加劇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福山更痛批特朗普的政策,認為恐將全球推入19世紀列強奪殖民地的黑暗時代。此外,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內,也曾計劃提高對中國大陸進口商品的關稅,並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關稅,以追究這些國家對走私毒品和非法移民的責任,同時支持國內製造業。
總而言之,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是一把雙刃劍。它雖然可能對美國經濟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但也可能引發全球貿易戰和經濟衰退。在這種複雜的背景下,一些國家可能成為潛在的受益者,但這些受益也伴隨著風險和不確定性。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需要各國政府和企業保持警惕,並及時調整自身策略,以應對新的挑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