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香港山屋:行山教育重於膳宿
香港的山屋發展,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在鞍山探索館十周年之際,更引發了對於行山教育與膳宿服務孰重的重要討論。從最初的礦村文化保育,到如今結合山屋服務的嶄新模式,鞍山探索館的發展歷程,不僅是香港山屋發展的一個縮影,更體現了對鄉郊文化、自然環境保護以及行山教育的重視。
鞍山探索館的起源與使命,與香港獨特的鐵礦業歷史息息相關。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在馬鞍山村推動「礦村鄉郊好‧時‧光」計劃,旨在保育香港獨特的鐵礦業、宗教及礦村歷史,並讓更多人感受馬鞍山村的獨特魅力。2023年,館方完成了第二期活化工程,正式啟動「山屋服務」,將過去探索館的四個主題元素整合,轉化為新的服務平台。這不僅提供場地,更重要的是,透過服務社區,推動「礦山歷史文化保育」和「自然環境」的保護。這種結合文化保育與戶外活動的模式,為香港的山屋發展帶來了新的方向。
隨著越來越多登山愛好者湧入香港的山林,山屋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然而,傳統的山屋往往僅提供基本的膳宿服務,對於行山教育的重視程度相對不足。鞍山探索館的「山屋服務」則不同,它不僅為登山者提供基本設備和補給,更重要的是,讓登山者認識馬鞍山村(礦村)的獨特鄉郊文化,並鼓勵他們參與山徑保育等活動。這種模式強調了行山教育的重要性,讓登山者在享受自然風光的同时,也能夠了解香港的歷史文化,並培養對環境的責任感。香港01的報導也指出,行山教育比膳宿服務更重要,這也正是鞍山探索館發展方向的核心理念。
除了行山教育和文化保育,鞍山探索館的山屋服務也積極探索與社區的連結。透過舉辦工作坊、山屋生活體驗營等活動,吸引更多人參與,並促進社區的發展。這種模式不僅為當地居民帶來了新的經濟機會,也讓更多人認識到礦村的價值。此外,鞍山探索館也積極與其他機構合作,共同推動鄉郊地區的可持續發展。這種多方合作的模式,為香港的山屋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香港商報的報導也提到,鞍山探索館結合山屋與保育,為香港的山屋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未來,香港的山屋發展需要進一步探索新的模式,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鞍山探索館的經驗表明,山屋不僅僅是一個提供膳宿的場所,更是一個推動文化保育、行山教育和社區發展的重要平台。透過結合這些元素,香港的山屋可以為登山者提供更豐富、更有意義的體驗,並為香港的鄉郊地區帶來更長遠的發展。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在文件中也提到,鞍山探索館重新定位成全港首個以「山屋」為主題的服務,為登山者提供補給和休息的地方,也為行山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