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越前發署名文章: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
在即將展開對越南的國事訪問前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署名文章,強調貿易戰和關稅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此番言論正值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之際,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摩擦持續不斷的背景下,更顯得意味深長。習近平的表態不僅體現了中國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立場,也反映出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尋求合作共贏的意願。
自美國前總統川普政府發動貿易戰以來,全球經濟面臨著諸多挑戰。美國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旨在減少貿易逆差、保護國內產業。然而,這種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做法,不僅未能有效解決美國自身的經濟問題,反而引發了其他國家的反制措施,導致全球貿易鏈受到衝擊,經濟增長放緩。習近平在署名文章中明確指出,關稅戰的結果是雙輸的局面,任何一方都無法從中獲益。他強調,開放合作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各國應共同努力,構建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此次訪越正值越南考慮加強對華貿易審查之際。路透社引述政府文件及消息人士報道,越南正準備嚴查通過其領土運往美國的中國商品,以避免美國的懲罰性關稅。此舉反映出越南在美國的貿易壓力下,試圖通過加強對華貿易管控來維護自身利益。然而,這種做法也可能對中越兩國的經貿關係產生負面影響。習近平在署名文章中強調,中國始終將越南視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雙方要全面深化中越命運共同體建設。這表明中國希望與越南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外部挑戰,實現互利共贏。
除了對越南的訪問,習近平還將訪問其他東南亞國家,加強與這些國家的產業鏈合作。在全球經濟格局不斷變化的背景下,中國積極拓展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關係,旨在分散風險、拓展市場,並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中美貿易戰的持續,也促使一些企業將生產基地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國家,這為東南亞國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然而,東南亞國家也面臨著自身發展的挑戰,例如基礎設施不足、勞動力素質不高、政治穩定性等。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加強產業鏈合作,可以幫助這些國家提升自身競爭力,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總而言之,習近平在訪越前夕發表署名文章,強調貿易戰和關稅戰沒有贏家,體現了中國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立場和尋求合作共贏的意願。在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中國積極拓展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關係,旨在分散風險、拓展市場,並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然而,各國也應認識到,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做法,最終只會損害全球經濟的共同利益,只有通過開放合作,才能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