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展開半導體關稅調查 波及整個電子產業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近日證實將就半導體展開關稅調查,其影響範圍涵蓋整個電子產品供應鏈。此舉不僅引發全球關注,也讓各國企業重新審視其供應鏈策略。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過去已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此次針對半導體產業的調查與可能的關稅措施,預計將再次引發一連串的產業變動與地緣政治效應。
特朗普政府過去的關稅政策,主要針對中國進口的商品,旨在縮小貿易逆差,並促使美國製造業回流。然而,這些政策也導致全球供應鏈的重組,並對消費者價格產生影響。此次調查的重點放在半導體產業,反映了美國對自身科技競爭力的擔憂,以及對中國在半導體領域快速發展的警惕。白宮發言人萊維特明確指出,美國不能依賴中國製造關鍵科技產品,包括半導體、晶片、智能手機和筆記型電腦等。這表明美國政府正積極尋求降低對中國科技產品的依賴,並強化自身在關鍵技術領域的自主性。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宣布展開關稅調查的同時,也宣布對部分從中國進口的電子產品給予暫時關稅豁免,涵蓋智慧型手機、電腦等。此舉被視為一種策略性的調整,旨在平衡貿易政策與國內產業的利益。例如,蘋果等依賴中國供應鏈的科技巨頭,將因此受益於暫時的關稅豁免。然而,這種豁免並不意味著美國放棄對中國科技產業的限制,而是更精準地針對特定產品和企業進行干預。此外,特朗普政府此前已將特定電子產品排除於對多數國家徵收的10%對等關稅之外,降低了進口台灣半導體、印度製造的蘋果iPhone手機的成本。
此次關稅調查的範圍廣泛,不僅涵蓋半導體本身,還包括整個電子產品供應鏈。這意味著,從半導體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到最終的電子產品組裝,都可能受到關稅政策的影響。路透社報導,特朗普或將祭出新的關稅措施,這將進一步加劇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緊張局勢。面對美國最新的關稅政策,台灣生技產業也面臨挑戰,企業需要積極因應,調整國際佈局策略。特朗普更曾多次聲稱台灣“偷走”了美國的半導體生意,批評拜登政府的補貼政策,並強調提高關稅水平可促使芯片製造商回流美國。這種言論反映了美國國內對半導體產業的保護主義情緒,以及對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重要地位的關注。
總而言之,特朗普證實就半導體展開關稅調查,不僅是對中國科技產業的壓力,也是對全球供應鏈的一次重大考驗。美國政府的目標是強化自身在關鍵技術領域的自主性,並降低對其他國家的依賴。然而,這種策略也可能導致全球貿易摩擦加劇,並對全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各國企業需要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及時調整其供應鏈策略,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國際貿易環境。此次事件也提醒我們,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已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