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關稅戰:每年損失逾10億美元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實施的關稅政策,正對全球經濟,特別是半導體產業造成顯著的衝擊。近期消息顯示,美國晶片設備製造商可能因應川普政府的新關稅而每年損失超過10億美元,這不僅反映了貿易戰的直接影響,也突顯了全球供應鏈的複雜性和相互依存性。
美國三大晶片設備商——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科磊(KLA)與科林研發(Lam Research),每家公司因應關稅可能面臨約3.5億美元的損失。根據知情人士的計算,這個數字加總已超過10億美元。這項損失的根源在於,這些美國企業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特別是在中國市場,面臨了更高的關稅壁壘。儘管美國政府試圖透過關稅手段保護國內產業,但實際上卻可能損害自身企業的競爭力,並阻礙全球科技產業的發展。
關稅政策的影響不僅限於晶片設備製造商。路透社的報導指出,台積電也可能因美國政府的調查而面臨超過10億美元的罰款,起因是其生產的AI晶片涉及華為。這顯示美國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監管力度正在加強,而這也增加了企業的合規成本和風險。此外,中國也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作為對美國關稅政策的回應,這進一步加劇了貿易緊張局勢。中國商務部宣布,對所有原產地為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稅由84%提升至125%,顯示其強硬的立場。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關稅戰的背景下,一些企業仍然能夠找到應對策略。施振榮,台灣的科技領袖,指出美國仍然需要台灣的產品,而台商只需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保持冷靜,繼續創新。這反映了台灣在半導體產業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作用。然而,這種策略並不能完全消除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企業仍然需要積極尋求多元化市場和供應鏈,以降低風險。
日央行也對美國關稅政策表示擔憂,指出其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破壞,並表示如果日本經濟受到壓迫,將會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這表明,關稅戰的影響不僅限於中美兩國,而是波及全球經濟,各國政府都需要密切關注局勢發展,並做好應對準備。
總而言之,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對美國晶片設備製造商和全球半導體產業造成了顯著的負面影響。每年超過10億美元的潛在損失,以及對台積電等重要企業的調查和罰款,都表明關稅戰的風險正在上升。企業需要積極應對,尋求多元化和創新,而各國政府也需要加強合作,共同維護全球貿易秩序,避免貿易戰進一步升級,對全球經濟造成更大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