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貿易戰:中國關稅高達245% 逾百商品受影響

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戰持續升溫,近期關稅調整頻繁,對全球經濟產生顯著影響。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不僅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更針對特定產品採取高額關稅措施,而中國也隨之採取反制行動。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特朗普政府最新的關稅政策,以及中國的反制措施,並分析其對雙方經濟及全球貿易的影響。

特朗普政府自上任以來,便以減少貿易逆差為目標,對中國進口商品展開一系列關稅行動。最初,特朗普政府對針筒與針頭加徵了芬太尼關稅(20%)和「對等關稅」(125%),使得現時該類商品關稅高達驚人的245%。此舉旨在應對中國在芬太尼等藥品方面的出口問題,同時也試圖平衡貿易帳戶。然而,這一政策也引發了對醫療用品供應鏈的擔憂,可能導致醫療成本上升,影響患者的治療。

除了針筒與針頭,鋰電池也成為美國關稅政策的重點關注對象。目前,鋰電池的關稅高達173%(3.4%+25%+20%+125%)。鋰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稅的提高無疑會增加相關產品的成本,阻礙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美國此舉意在扶持國內鋰電池產業,但同時也可能導致供應鏈斷裂,影響美國自身的新能源發展目標。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近期雖宣布豁免部分電子產品關稅,包括中國製造的智能手機和電腦等,但同時也強調,這些產品仍需繳納至少20%的「芬太尼關稅」,顯示其對中國商品採取關稅措施的決心並未改變。

面對美國的關稅壓力,中國也迅速採取反制措施。中國上周將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從84%提高至125%,對美國的農產品、汽車、化工品等商品造成了直接衝擊。白宮方面指出,中國的反制行動導致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最高增至245%。這種關稅戰的升級,不僅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也擾亂了全球貿易秩序。儘管特朗普敦促中國洽商關稅方案以平息貿易戰,並一度表示對部分電子產品關稅的「豁免」,但其言論的反覆無常,以及對中國商品持續徵收「芬太尼關稅」的政策,都表明貿易戰的解決之路依然漫長。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並非一成不變。例如,特朗普曾表示,對等關稅根本沒有「豁免」,因為這些電子產品只是被轉移到另一關稅類別,仍會面臨關稅。這種做法反映了美國政府在關稅政策上的靈活性,但也增加了企業的應對難度。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表示,來自中國的電子產品仍需繳納關稅,顯示美國政府對中國商品採取關稅措施的態度依然強硬。

中美貿易戰的長期影響不容忽視。根據美國CNBC的報道,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的關稅累計增至145%,這對美國大部分經濟領域與小企業來說,很快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關稅的提高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也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力,進而影響了經濟增長。此外,貿易戰也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者信心下降,全球貿易額萎縮。

綜上所述,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以及中國的反制措施,正在深刻地影響著全球經濟格局。儘管雙方偶爾會出現緩和的跡象,但貿易戰的根本矛盾依然存在。未來,中美雙方能否通過談判達成共識,找到解決貿易爭端的方案,將直接影響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