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竹棚︱未搭好已簽安全表 申訴專員批荒唐
香港的竹棚架作業一直以來都伴隨著高風險,近年來更頻頻發生工傷事故,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從新聞報導中可見,竹棚未搭好就已預簽安全表的情況,以及飛棚工因安全扣斷裂導致癱瘓的悲劇,都凸顯了行業內安全意識不足、監管漏洞以及工人權益保障等問題。本文將深入探討香港竹棚架作業的安全問題,分析現行機制下的不足,並探討改善方向。
竹棚架作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高風險性。傳統的竹棚架搭建依賴經驗豐富的師傅,但隨著行業老化,年輕一代從事者減少,經驗傳承出現斷層。此外,高空作業本身就存在墜落風險,而竹棚架的結構複雜,若搭建不當或維護不善,更容易發生意外。香港01的報導指出,現年30歲的趙先生因搭飛棚時安全扣斷裂,導致下半身癱瘓,這正是行業陋習和安全隱患的警示。而另一篇報導則揭示了竹棚未搭好就預簽安全表的現象,反映出部分承辦商為了趕工期而忽視安全程序,將工人置於危險境地。
現行的職安健機制雖然要求高風險作業前必須由合資格檢驗員檢查裝置的安全狀態,並簽署「棚紙」確認棚架安全,但實際執行層面仍存在問題。申訴專員陳積志指出現行機制下的漏洞,即在未完成搭建的情況下,已預先簽署安全表,形同虛設。勞工署的《竹棚架工作安全守則》也明確規定,棚架須由合資格的人進行檢查,並作出報告,但「合資格」的定義和資格審查是否嚴格,以及檢查的頻率和深度是否足夠,都值得深入探討。立法會的文件顯示,二○一八年至二○二五年(截至一月二十六日)仍有涉及建築地盤竹棚架作業的工業意外致命個案發生,這數據足以證明現行安全措施仍有改善空間。
除了加強監管和檢查外,提升工人的安全意識和技能也是至關重要的。職安局的新修訂《竹棚架工作安全守則》要求吊棚工人須持有有效的安全訓練,這是一個積極的進展。然而,安全訓練的內容是否涵蓋了最新的安全技術和風險防範知識,以及訓練的實效性如何,都需要進一步評估。此外,還應加強對工人的權益保障,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安全管理,並提供必要的安全設備和保護措施。若工人發現安全隱患,應有權利拒絕工作,而不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個開放和透明的安全報告機制,鼓勵工人舉報違規行為,並對舉報者提供保護。
總而言之,香港的竹棚架作業安全問題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問題,需要政府、承辦商、工人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解決。除了完善現行的監管機制,加強安全檢查和培訓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個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將安全放在首位,確保每一位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權益。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減少工傷事故的發生,為香港的建築行業創造一個更安全、更可持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