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承包商安全表現差仍中標,引發爭議
香港的公共工程項目,近年來屢屢出現工業意外,背後原因引發社會關注。令人憂慮的是,部分工務工程的承建商,在安全表現評分上表現弱勢,甚至排名墊底,卻仍能憑藉低價成功中標。這種現象不僅暴露了現行招標制度的漏洞,更對工人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申訴專員陳積志近期指出,公署抽查了2020年至2023年間發生的12宗致命工業意外的工務工程項目,發現上述問題相當普遍。
現行的招標制度,過於強調價格因素,而忽略了承建商的安全記錄和專業能力。許多承建商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不惜壓低工程造價,進而削減安全開支。這種「以價取標」的模式,導致部分承建商在工程安全方面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培訓,最終釀成工業意外。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新聞報導指出,工程師學會認為,本港地盤接連發生的工業意外,主因正是承建商為了低價搶標,而削減了安全相關的開支。立法會議員亦曾指出,不尋常的低標價往往會導致工程延誤、質量問題,甚至出現安全隱患,最終反而可能變成高標價或超支。
這種情況並非個案。香港01的報導顯示,有多項工務工程的承建商,安全表現弱卻仍能中標,甚至出現中標者排「包尾」的情況。這種現象不僅反映了招標制度的缺陷,也暴露出監管機制存在漏洞。即使承建商的安全記錄不佳,也未能有效阻止其參與招標,甚至成功中標。瑞安承建有限公司及盛貿有限公司在房委會的建築工程承建商表現評分制中獲得評為第一,顯示部分承建商在誠信可靠和專業能力方面仍有良好表現,但整體而言,現行制度仍有改善空間。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低價搶標的現象,可能導致承建商採取不正當手段,例如聘用黑工、偷工減料等,進一步加劇工程安全風險。過去,立法會亦曾討論過分判制度的問題,認為分判制度可能導致工程責任不清,增加安全隱患。因此,完善招標制度,加強對承建商安全表現的評估,以及加強對分判制度的監管,是保障工人安全、提升工程質量的關鍵。此外,政府應加強對承建商的監管力度,嚴懲違規行為,以儆效尤。只有建立一套公平、公正、透明的招標制度,才能真正杜絕低價搶標的現象,確保公共工程的安全和質量。
總而言之,香港的工務工程招標制度存在明顯的漏洞,過於強調價格因素而忽略了安全表現,導致部分承建商以低價搶標,削減安全開支,最終釀成工業意外。完善招標制度,加強監管力度,以及提升承建商的安全意識,是保障工人安全、提升工程質量的關鍵所在。政府應正視問題,採取有效措施,建立一套公平、公正、透明的招標制度,以確保公共工程的安全和質量,維護社會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