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華性侵案:法院驳回暂缓执行836万赔偿令

張健華涉及性侵女院友的案件,近日再度引起社會關注。事件始於2014年,時任康橋之家院長的張健華被指性侵一名智障女院友。儘管當時因事主無法出庭作供而獲撤控,但事主母親隨後提起民事索償,最終法庭判決張健華需向事主家人賠償83.6萬元。然而,張健華對此裁決不服,先後申請上訴許可及暫緩執行賠償,但均遭到高等法院拒絕。

康橋之家事件的曝光,不僅揭示了殘疾人士在機構中可能遭受的侵害,也引發了對機構責任和監管漏洞的深刻反思。康橋之家作為一間私營殘疾院舍,肩負著照顧弱勢群體的重任。然而,在張健華擔任院長期間,卻發生了如此令人髮指的事件,顯示出該機構在管理和監督方面存在嚴重缺失。區院法官黃若鋒在判詞中明確指出,信納張健華曾性侵事主,同時也批評康橋護理服務有限公司未履行應有的照顧責任。這表明,康橋之家不僅在個人行為上存在問題,在制度層面也未能有效保障事主的權益。

更令人擔憂的是,康橋之家事件並非個案。近年來,類似的虐待和性侵事件在殘疾機構中屢見不鮮,凸顯了對弱勢群體保護的迫切需求。這些事件的發生,往往與機構人員的專業素養不足、監督機制不健全、以及事主維權渠道不暢通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除了追究涉案人員的法律責任外,更需要從制度層面入手,加強對殘疾機構的監管和規範,建立完善的保護機制,確保殘疾人士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

此外,張健華的上訴申請被拒,也意味著他必須承擔賠償責任。根據法庭的判決,他需要支付83.6萬元的賠償金給事主家人。然而,康橋之家也同樣需要承擔責任,並被高等法院頒令清盤。這顯示出法庭對康橋之家在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持嚴厲態度,並希望通過清盤的方式,追究其應負的法律責任。值得注意的是,事主家人至今仍未收到康橋的賠償,這也促使他們向高等法院申請清盤,以期儘早獲得應有的補償。

康橋之家事件的發展,也反映了香港社會對殘疾人士權益保護的日益重視。近年來,香港政府和社會各界都在積極推動殘疾人士的融合和發展,努力為他們創造一個更加友善和包容的社會環境。然而,康橋之家事件的發生,無疑是對這些努力的一大挑戰。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社會進步的同時,不能忽視弱勢群體的權益保護,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和機制,確保每一個人都能够享有平等和尊嚴的生活。

總而言之,張健華性侵女院友的案件,不僅是一起令人痛心的犯罪事件,更是一面反映社會問題的鏡子。它揭示了殘疾機構管理和監督方面的漏洞,也凸顯了對弱勢群體保護的迫切需求。只有通過完善制度、加強監管、以及提高社會意識,才能真正保障殘疾人士的權益,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