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過氣明星」重返職場,蔡淇俊分手,曾月街邊賣雞翼也能月入百萬
近年來,香港電視台(TVB)經歷了人才流失和行業轉型,不少昔日當紅藝人選擇離開舒適圈,尋求再就業的出路。這種現象不僅反映了香港演藝圈的競爭壓力,也體現了藝人們適應社會變遷、開拓個人事業的積極態度。近期,前TVB藝人金剛(李信樵)與蔡淇俊聯手擺攤賣雞翼的消息,更是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也讓「過氣藝人再就業」這個話題再次成為焦點。
蔡淇俊,這位曾於TVB劇集中飾演多個配角的藝人,近年來轉型成為小販,在街邊擺攤售賣雞爪和雞翼。他並非孤例,許多TVB藝人也面臨著相似的困境。金剛的加入,更為這個「過氣藝人再就業」的組合增添了話題性。金剛在檔口前立起「過氣藝人再就業」的橫額,幽默自嘲,也坦承了目前的工作狀態。據了解,蔡淇俊擺攤初期,曾於某月賺取了數十萬港元的收入,顯示出這種新的就業模式具有一定的市場潛力。然而,維持高收入並非易事,需要藝人們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
除了擺攤賣雞翼,TVB藝人轉行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43歲的前TVB「御用丫鬟」陳思齊,在獲得老闆的資助下,不僅獲得了新車和新iPhone,更積極地經營自己的生意。而另一位TVB藝人江華,則選擇了轉行賣保險。這些藝人們的轉行,並非完全放棄演藝事業,而是尋找更穩定的收入來源,並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值得注意的是,蔡淇俊的成功並非偶然,他積極經營社交媒體,與粉絲互動,並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和服務,例如送車、送iPhone等,這些舉動都贏得了網友的讚賞,被封為「好老闆」。
TVB藝人轉行的背後,也反映了香港社會的經濟壓力。隨著香港經濟結構的轉變,傳統的演藝行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藝人們需要不斷尋找新的機會,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蔡淇俊和金剛的擺攤經歷,不僅為他們帶來了經濟收入,也為其他藝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啟示。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即使是「過氣藝人」,只要肯努力,也能在新的領域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此外,蔡淇俊的積極態度也引發了對曾志偉觀點的討論,曾志偉曾表示「冇一個藝人可以做到老」,蔡淇俊的努力或許是對這句話的一種回應。
總而言之,前TVB藝人再就業的現象,是香港演藝圈轉型的一個縮影。藝人們的轉行,不僅是個人職業生涯的選擇,也反映了社會經濟的變遷。蔡淇俊和金剛的擺攤經歷,為我們展示了藝人們適應社會、開拓事業的勇氣和智慧。他們的故事,也提醒我們,在面對挑戰和變革時,保持積極的心態和不斷學習的精神,才能在新的時代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