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引發囤貨潮?芝加哥居民憂夏季經濟轉淡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近期宣布對全球多國實施高額關稅,引發了美國國內的物價擔憂,並迅速演變成一波大規模的囤貨潮。從牙膏、肥皂等日用品,到醬油、蠔油等調味品,美國民眾紛紛「清空購物車」,搶購各類商品,以應對預期中的物價飆升。這波囤貨現象不僅反映了消費者對未來經濟前景的擔憂,也凸顯了關稅政策對市場和民生帶來的直接影響。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最初針對的是全球180多個國家,稅率高達10%至50%,其中台灣更是面臨高達32%的稅率。這一舉動迅速衝擊了全球市場,也讓美國國內的消費者感到恐慌。美國民眾擔心關稅生效後,進口商品的價格將大幅上漲,最終轉嫁到他們身上,影響日常生活。因此,許多人選擇提前購買,以鎖定目前較低的價格。例如,有華裔女性在關稅生效前一口氣購買了20瓶醬油和10瓶蠔油,充分展現了民眾的囤貨行為。
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芝加哥儲銀)的分析指出,這波囤貨潮可能對夏季的經濟活動產生負面影響。由於民眾將資金投入到囤積商品上,消費意願短期內可能下降,導致下個月的經濟活動表現不如往常,甚至可能影響整個夏季的經濟增長。芝加哥儲銀估計,一旦購物行為暫停,經濟活動將會顯著放緩。此外,特朗普在90天後是否會調整關稅政策,以及調整幅度,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更加加劇了市場的擔憂和不穩定性。
除了普通民眾的囤貨行為,美國的富豪和學者也對此表達了擔憂。一些富豪公開呼籲關注關稅帶來的風險,警告稱關稅可能引發物價海嘯。學者們也指出,加徵關稅將不可避免地推高商品價格,最終由消費者承擔。儘管如此,也有學者呼籲民眾不要過度恐慌,避免盲目搶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市場混亂。然而,在物價上漲的預期下,許多消費者仍然選擇提前囤貨,以規避潛在的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希望透過徵收對等關稅,來平衡貿易逆差,並保護美國國內產業。然而,關稅政策的實施,不僅影響了國際貿易關係,也對美國國內的經濟和民生產生了直接的影響。這波囤貨潮的出現,正是關稅政策負面效應的集中體現。美國股市也受到重創,上週五以暴跌收盤,創下連續兩天跌點超過1500點的新紀錄,市值蒸發約6兆美元。
總而言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美國國內的物價擔憂和大規模囤貨潮,對經濟活動產生了潛在的負面影響。雖然特朗普政府試圖透過關稅政策來保護國內產業,但其帶來的副作用不容忽視。未來,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走向,以及市場的反應,將持續影響全球經濟格局和美國國內的民生福祉。這波事件也提醒我們,貿易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需要充分考慮其對各方利益的影響,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市場波動和社會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