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濟各逝世,教堂設弔唁,非教徒讚教宗貼地

方濟各逝世,全球哀悼。這位來自阿根廷的教宗,以其貼近民生的形象和對弱勢群體的關懷,贏得了廣泛的讚譽。他的離世,不僅對天主教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也讓許多非天主教徒深感惋惜。香港的天主教總堂已設立弔唁場所,不少非教徒前往致意,紛紛讚揚他對同性戀群體的支持,以及親民的作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方濟各教宗的逝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他於2013年繼任教宗,是耶穌會首位教宗,也是首位來自拉丁美洲的教宗。他打破了許多傳統,以其謙卑、簡樸和親民的形象,贏得了「最貼地教宗」的美譽。《時代》雜誌曾將他評為年度風雲人物,肯定了他對教會的改革和對社會的貢獻。他不僅關注貧困和社會不公,更積極倡導和平與對話,致力於彌合不同信仰和文化之間的隔閡。

方濟各教宗最引人注目的特點之一,是他對同性戀群體的態度。他曾公開表示,同性戀者也應受到愛與尊重,並呼籲教會對他們展現更多的包容和理解。這種立場在傳統的天主教教義中是相當進步的,也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然而,方濟各教宗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認為愛是普世的,不應有任何歧視。他的支持,讓許多同性戀者感受到了溫暖和希望,也為他們爭取權益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香港01的報導中,就有非天主教徒表示,對教宗在同性戀議題上的立場印象深刻,認為他體恤平民,勇於挑戰傳統觀念。

除了對同性戀群體的支持,方濟各教宗也十分關注貧困和社會不公的問題。他經常探訪貧民窟和監獄,與弱勢群體親密接觸,傾聽他們的心聲。他呼籲教會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貧困者提供幫助,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他強調,教會應成為「外出的教會」,走出舒適區,去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身邊。他還積極倡導環境保護,呼籲人們珍惜地球資源,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紐約時報的萬字訃聞中,也詳細描述了他如何扭轉教會保守風格,強調包容和社會正義。

在國際事務方面,方濟各教宗也積極發揮作用,致力於推動和平與對話。他曾多次呼籲各國領導人停止戰爭,通過談判解決爭端。他對加沙地區的衝突和俄烏戰爭等問題,也表達了深切的關切,並呼籲各方保持克制,避免進一步的流血衝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他在不同國際議題上的態度並非一成不變,例如,對於加沙和俄烏戰爭,他的態度有所迴異,這也反映了他務實和靈活的外交風格。

方濟各教宗的逝世,無疑是天主教界的一大損失。然而,他的精神和理念將繼續影響著世人。他所倡導的愛、和平、包容和社會正義,將成為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在香港,天主教總堂設立的弔唁場所,不僅是教徒緬懷教宗的地方,也是所有受到他影響的人們表達敬意和哀悼的場所。許多信眾對他的美好品德表示緬懷,並冀望新教宗能夠延續他的關愛精神,繼續關愛貧苦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