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除牌公司場外交易新规:六大关注点与业界争议」

香港交易所(港交所)正積極研究為已除牌公司設立場外交易市場,俗稱「粉單市場」,旨在為這些失去主板交易管道的公司提供一個繼續交易的平台。此舉引起業界廣泛關注,一方面認為有助於提升市場效率,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對散戶投資者保護、市場透明度等方面的疑慮。目前,港交所已就此方案展開諮詢,並初步定下六大諮詢要點,引發了業界的熱烈討論與爭議。

港交所構思的粉單市場,其靈感源自美國的OTC Markets Group,尤其是Pink Sheet市場。然而,兩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根據初步方案,香港的粉單市場將禁止除牌公司籌集新資金,且不允許新股上市及股份轉讓,這與美國Pink Sheet市場允許公司進行融資和股份轉讓的模式截然不同。此舉旨在避免粉單市場淪為「後門」上市的渠道,同時降低投資風險。港交所強調,設立此市場的目的是為已除牌公司的股東提供一個變現渠道,而非為公司提供再融資的機會。

諮詢要點中,參與資格的設定是爭議的焦點之一。港交所考慮允許散戶投資者參與交易,但同時也需要考慮如何確保散戶投資者充分了解相關風險。由於除牌公司通常財務狀況不佳,資訊披露不完善,散戶投資者在交易時可能面臨較高的風險。因此,港交所需要制定嚴格的投資者適格性標準,例如要求投資者具備一定的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能力,並提供充分的風險提示。此外,交易平台的透明度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港交所需要確保交易價格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防止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行為。

除了投資者保護和市場透明度外,監管成本也是港交所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設立和運營一個新的交易市場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包括人力、技術和資金。港交所需要評估設立粉單市場的成本效益,並確保監管機構有足夠的能力對市場進行有效監管。此外,如何與現有的監管框架相協調,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香港的證券法規主要針對在主板上市的公司,對於場外交易市場的監管相對較少。港交所需要制定新的監管規則,以適應粉單市場的特殊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業界對於粉單市場的看法並不一致。一些券商認為,設立粉單市場可以為已除牌公司的股東提供一個變現的機會,同時也可以增加市場的流動性。然而,也有一些券商擔心,粉單市場可能吸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其進行非法活動,損害投資者的利益。此外,一些學者認為,設立粉單市場可能會對主板市場產生負面影響,例如降低投資者對主板市場的信心。

總而言之,港交所設立除牌公司場外交易市場的舉措,既有其積極意義,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和挑戰。港交所需要充分聽取業界的意見,並在諮詢過程中仔細權衡各方面的利弊,制定出一個既能提升市場效率,又能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方案。六大諮詢要點的完善,將直接影響粉單市場的未來發展,以及香港金融市場的整體穩定。未來,港交所需要持續關注市場動態,並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監管政策,以確保粉單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