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行長:中美貿易戰,無贏家;中國堅持開放
全球經濟的挑戰與中國的應對
當前,全球經濟正處於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經濟碎片化和貿易緊張局勢不斷加劇,對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造成了嚴重的干擾。這種局面不僅引發了金融市場的動盪,還削弱了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國加強合作,避免全球經濟滑向「高摩擦、低信任」的軌道至關重要。
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的博弈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明確指出,貿易戰和關稅戰沒有贏家。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 не符合任何一方的長遠利益,也沒有任何出路。這番表態不僅是對當前國際貿易局勢的深刻反思,也體現了中國對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支持。
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戰略
面對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中國選擇堅持對外開放。這不僅是一種姿態,更是中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的必然選擇。中國堅定支持自由貿易規則和多邊貿易體制,致力於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維護全球經濟和金融的穩定。
擴大服務業開放試點:中國的實際行動
為了應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和外部的關稅壓力,中國正在用實際行動證明開放是應對挑戰的最佳策略。中國商務部最近發布了新的《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將服務業開放試點城市增加到了20個,包括大連、寧波、廈門、青島、深圳、合肥、福州、西安、蘇州等城市。
服務業:吸引外資的重要引擎
長期以來,服務業都是中國吸引外資的重要引擎。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個月,中國新設立的外資企業超過1.2萬家,實際使用外資接近2700億元,其中服務業佔了超過七成。隨著新一輪試點的展開,服務業對外開放有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增強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
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中國的長遠目標
隨著全球貿易重心日益轉向數位、金融、專業服務等高附加值領域,中國正在透過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搶佔先機。中國還在積極主動地對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和《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等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希望透過先行開放服務業進行測試,形成更多的制度創新成果。
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逆差: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總統的關稅政策似乎忽略了服務貿易。數據顯示,服務業已經逐漸成為美國經濟的主導力量,軟體和金融產品是美國的主要出口產品。同時,美國也是中國服務貿易最大逆差的來源地,逆差規模總體呈現擴大趨勢。在2023年,中國對美逆差達到265.7億美元,約佔美國服務順差總額的9.5%。
結語:共同維護全球經濟的繁榮
在全球經濟面臨諸多挑戰的背景下,中國的選擇和行動至關重要。堅持對外開放,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不僅符合中國自身的發展利益,也有利於維護全球經濟的繁榮和穩定。各國應該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挑戰,避免貿易戰和關稅戰,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包容和普惠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