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呼籲各國盡快解決貿易爭端,以限制對全球經濟的損害。
貿易爭端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不確定性增加
重大貿易政策變化導致不確定性急劇上升。企業不願意投資,家庭更傾向儲蓄而非消費,這將使本已疲弱的經濟增長前景雪上加霜。
經濟增長放緩
- IMF將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8%,為COVID-19疫情以來最差表現,低於2024年的3.3%。
- 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將從去年的2.8%下降至1.8%,進口成本上升使通膨預測「明顯」上修。
- 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測被下修至4.0%,原因是美國對中國輸入商品徵收高達145%的進口稅,中方亦以125%的報復性關稅回應。
貿易額減少
若美中貿易戰持續升級,兩國間的商品貿易額可能會減少高達80%。
關稅影響
- 美國企業受關稅衝擊明顯。日用消費品巨頭Kimberly-Clark預估關稅將使其今年成本增加約3億美元。
- 全球關稅水平攀升至近百年來新高。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已造成供應鏈中斷、企業投資意願下降,並推高商品成本。
各國的應對措施
- 各國努力維護經濟和金融穩定,實現目標的最佳方式是整頓好自身事務。
- 各國積極推動以增長為導向的改革,提升生產力。
- 歐盟已計劃從下週起對美國商品徵收約230億美元的報復性關稅。
- 中國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合作,但與澳洲的合作嘗試遭到拒絕。
IMF的建議
- 各國開展建設性合作,盡快解決貿易爭端,保持市場開放並消除不確定性。
- 各國保持貿易政策穩定性,避免採取單邊主義措施。
- 各國加強貨幣政策協調以維持金融穩定。
貿易爭端下的企業策略
企業除維持產品競爭力外,亦應思考轉移經營版圖以降低關稅衝擊,在生產與銷售的布局上更具彈性,且致力發展多元化國際市場、考慮重組供應鏈,改變過去在穩定、開放貿易政策下打造出來的模式,以因應此詭譎多變的國際情勢。
總結
貿易爭端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多方面的損害,包括不確定性增加、經濟增長放緩、貿易額減少和關稅影響等。各國需要開展建設性合作,盡快解決貿易爭端,以限制對全球經濟的損害。企業也需要調整策略,以應對貿易爭端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