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子煙民堅拒戒煙:明年將在家秘密吸食」

以下報告旨在深入分析香港的控煙措施,特別是針對電子煙煙民拒絕戒煙的現象,以及預期明年實施的相關政策。

香港吸煙現況:數據與趨勢

香港的吸煙率在過去數十年來顯著下降,從1980年代初的23.3%降至2023年的9.4%,為全球吸煙率最低的地區之一。然而,儘管整體吸煙率下降,吸煙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40歲或以上吸煙人士比例增加。此外,女性吸煙人數未見明顯下降,維持在一定水平。在另類吸煙產品方面,電子煙的使用引起關注,尤其是在青少年群體中。2023年的數據顯示,香港有超過62萬名吸煙人士,其中每日吸食傳統煙的比例為9.1%。另有1.16萬人每日吸食電子煙。

香港控煙策略:多管齊下

香港政府一直以來採取多管齊下的控煙策略,包括:

  • 立法:制定和修訂《吸煙(公眾衞生)條例》,擴大禁煙範圍,規管煙草產品的銷售和宣傳。
  • 徵稅:增加煙草稅,提高吸煙成本。
  • 執法:加強對違規吸煙行為的執法力度,提高罰款。
  • 健康教育:宣傳吸煙和二手煙的危害,提高公眾對控煙的認識。
  • 戒煙服務:提供免費或資助的戒煙服務,協助吸煙人士戒煙。
  • 控煙十招:主要措施

    政府近期提出「控煙十招」,旨在進一步降低香港的吸煙率,主要措施包括:

  • 禁止管有另類吸煙產品:繼禁止另類吸煙產品的進口、推廣、製造和銷售後,進一步禁止以任何形式管有另類吸煙產品。預計最快明年4月1日實施首階段禁止管有電子煙等政策。
  • 禁止加味煙:禁止加味煙如薄荷煙、糖果煙、水果煙,以降低煙草產品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預計2027年第二季起,先禁止含有薄荷煙味以外的加味煙。
  • 擴大禁煙區:擴大法定禁煙區至幼兒中心、學校、安老院和公營醫療設施等指定處所的出入口指定範圍。明年元旦起,擴大法定禁煙區至幼兒中心、學校、院舍、醫院和政府診所的出入口外3米範圍。
  • 排隊時禁止吸煙:禁止在排隊輪候公共交通工具時吸煙。明年元旦起實施。
  • 提高罰款:將在法定禁煙區作出吸煙行為的定額罰款由現時1,500元提高至3,000元。
  • 完稅煙標籤制度:引入完稅煙標籤制度,區分已完稅和未完稅煙,以提升執法成效。
  • 提高未完稅相關罰則:處理、管有、售賣或購買未完稅煙的最高罰則大幅提高。
  • 禁止向18歲以下人士提供煙草產品:提供者須承擔法律責任,以保護未成年人士,避免接觸煙草產品。
  • 全煙害警示包裝:實施全煙害警示包裝,統一香港的煙包包裝,包括警示、設計、款式等,去除煙草產品透過品牌設計增加的吸引力和宣傳效果。
  • 加強戒煙服務和宣傳教育:加強戒煙服務和宣傳教育,鼓勵吸煙人士戒煙。
  • 電子煙煙民拒絕戒煙的原因分析

    儘管政府大力推行控煙措施,部分電子煙煙民仍然拒絕戒煙,原因可能包括:

  • 尼古丁依賴:電子煙通常含有尼古丁,使人產生依賴。
  • 心理依賴:吸電子煙成為一種習慣,難以改變。
  • 社交因素:在某些社交場合,吸電子煙可能被視為一種社交行為。
  • 口味選擇:電子煙有多種口味,吸引部分煙民。
  • 誤以為危害較小:部分煙民誤以為電子煙比傳統香煙危害小。
  • 明年留家吸食:政策影響與應對

    隨著政府加強對另類吸煙產品的管制,預計明年將有更多電子煙煙民選擇在家中吸食。這種情況可能帶來以下影響:

  • 二手煙問題:在家中吸食電子煙可能導致家人接觸二手煙。
  • 執法困難:難以監管在家中吸食電子煙的行為。
  • 地下市場:可能出現非法的電子煙銷售和供應鏈。
  • 針對這些問題,政府可以考慮以下應對措施:

  •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電子煙危害的認識,特別是二手煙的危害。
  • 提供戒煙支援:為有意戒煙的電子煙煙民提供更多支援,包括戒煙熱線、戒煙診所和藥物治療。
  • 加強執法:打擊非法的電子煙銷售和供應鏈。
  • 香港食煙似做賊:社會觀感與污名化

    有電子煙煙民表示「香港食煙似做賊」,反映社會對吸煙行為的負面觀感日益加深。這種社會觀感可能對吸煙人士造成心理壓力,但同時也可能促使他們考慮戒煙。政府可以進一步加強控煙宣傳,營造無煙社會的氛圍,鼓勵吸煙人士戒煙,並幫助他們融入社會。

    結論:持續加強控煙力度

    香港在控煙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仍面臨挑戰。為了實現「無煙香港」的願景,政府需要持續加強控煙力度,包括完善法例、加強執法、提供戒煙支援和宣傳教育。同時,社會各界也應共同努力,營造支持戒煙的環境,幫助吸煙人士擺脫煙草的危害,共同建設一個更健康、更美好的香港。